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教课课件ppt
展开猜一猜,这些高校的校训都出自哪里?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宗旨、规律、根本原则等
《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明”是形容词,美好。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4.止:至、到。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5.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6.静:心不妄动。 7.安:性情安和。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合宜。10.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 末 ”指木之梢为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11.道:规律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是什么?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怎样实现“三纲”有几个步骤?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三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注释]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齐,使……整齐有序。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3.正:使……端正。4.诚:使……真诚。意:心意。5.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格:推究。7.庶人:普通百姓。 8.壹是:一律,一概。9.本:本源、根本。
[译文]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端正内心,不偏不倚,不动摇
处理好家庭、家族内部关系
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三纲”“八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 “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对“三纲”的补充和发挥;“八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 。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学之道》的现实意义
止于至善:人的全面发展
明明德:以德治国立德树人
治国、平天下:社会责任普世价值弘扬
修身、齐家:自我完善家庭责任
诚意正心: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已以安百姓”,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总分式论证结构,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先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
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失家国情怀。
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一帧礼记誉千秋,“三礼”,“五经”,“十三经”,为什么要读《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大学》,作品简介,“大学”是什么,“大学”与“小学”,平天下,“八目”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