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两千多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奋力向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礼记·大学》中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培养自己的美好品德。
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2)《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 《中庸》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三、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翻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想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翻译: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一直到百姓,一概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1.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几句话? 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2.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3.第二自然段重点写了“八目”,“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修身”则是联结“内修”和“外治”两个方面的枢纽。“修身”与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与“外治”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修身”是根本。
4.《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
六、概括总结 1.内容图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多重递进论证,逻辑清晰。 第二段先是由大到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到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到小的条件关系,还是由小到大的因果关系,皆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3)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4)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3.多义词(1)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火尚足以明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耳聪目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英明,明智明白;清楚照亮智慧视力视力好彰明美好的
(2)格枝格相交窗格上有火燃处不拘一格降人才 别具一格形格势禁 /格格不入 格杀 /格斗致知在格物有耻且格
树木的长枝条格子格式,标准风格阻止,阻碍击,打击推究,研究正,纠正
1.对下列句中标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彰明B.虑而后能得 得:得到 C.物格而后知 格:推究 D.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亲近爱抚答案:B 得:处事合宜
1.对下列句中标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美好的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本:根本 C.在止于至善 止:达到D.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第一是答案:D 壹是:一概,一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答案:C 《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七、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国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礼记·少仪》)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1)这几段文字讲的是一个“ ”字,其核心归之于一个“ ”字。(2)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原则。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案:(1)礼 道(仁)(2)同意。前两则语录是讲非常具体的做法案例。如果说第二则还有为自己以后也需要别人帮助留后路的话,那么第一则中,孔子的行为就纯粹是一种为人处世修养,一种完全为他人着想,从心底里尊重他人的修养。第三则语录所讲的做人道理,是要心有别人,要尊重别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一个人有这种修养,在家里,在社会,都是高尚的人。人人都能做到,那么,家庭必然幸福,社会必然和谐。
2.品读2014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作文真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大学之道 道者,已知也定理也法典也规则也,踽踽十二年,终于前方闪光处见到出口,一门在前,跨越方能新生;道者,未知也长路也苦行也探索也,五光十色滚滚红尘待我闯荡,路在脚下,唯有行走方能成我大学。 古语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前尘茫茫所积所累便是已有的知识储备,书卷中古圣先贤或雄辩或低婉的哲思乃是我心中不灭灯火,明斯明德,引导我一路行进的航标,恰如夜空星辰闪耀,让夜行的水手心中总起归乡的灯塔。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为,楚霸王教我虽千万人吾往,西塞罗教我法治,陈丹青教我正直,浩浩乎如江海凝成我来时之路的,是那些青史中留下片羽之光的思想。便是他们,一路导我走来,一路导我至这门前。
门前之路,我一路采芳携英无畏走过,门后,乃是我所思慕大学之道,我要跨越,没有什么拦得住我。 古语曰,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说我之前所走的路乃是通往这门,那么此后我将求索的,将是真正的大学。大学,不只是梦想中的学府,更是社会,是人间,是门后全新的天地,是以学习、探索、创造为通行证的一次新的远征。止于至善,不是被门阻挡的信念,而恰是走向世界时心怀的原则,从过去到未来,从象牙塔到漏檐下,无数人在这路上前行,无数人在这大学中受教。
中山弃医从政,在门后他感知民生疾苦,三毛流浪撒哈拉,在门后生活教她爱与感动,顾亭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门后的路未必平坦,但鲜花满径的通途并不能真正通往人生的大学。真正的大学之道,理当是门后曲折的天地,而这天地,我渴望有机会探索! 大学之道,大道之行,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浅,有的深,但每个人都在此留下自我的印迹。我怀着已知的智慧和前人教我的道理一路走来,也渴望有机会在那大学之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未知的前程,是我梦想中的大学,门后的世界,是我梦想的大学之道。这大学已超越世俗所谓的学府,乃是高尔基《我的大学》中那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教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大学》,作品简介,“大学”是什么,“大学”与“小学”,平天下,“八目”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文化常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