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练习题全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共16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选择题1.不计算,下面算式结果可能是15.68的是( )。A. B. C. D.2.计算,下面算法正确的是( )。A. B. C. D.3.简便计算:9.7×10.1=9.7×10+9.7×0.1,这里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4.已知15×39=585,下面乘积是0.585的算式是( )。A.1.5×3.9 B.0.15×0.39 C.1.5×0.39 D.0.15×395.a、b均大于0,如果a×b>a,那么b一定( )。A.比1小 B.等于1 C.比1大 D.无法确定6.在因数不为0的乘法里,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5,积是原来的( )倍。A.5 B.8 C.157.如果11.8×A>11.8,那么A的大小是( )。A.A>1 B.A<1 C.A=1 D.无法确定8.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2.64,这个积不可能是( )。A.2.635 B.2.6424 C.2.645 D.2.638二、填空题9.0.15×0.27的积有(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0.0.86公顷=( )平方米 7千克32克=( )千克 1小时35分钟=( )分钟。11.根据26×1.1=28.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2.6×11=( ) 0.26×1.1=( ) 2.6×1.1=( )12.0.56×2.4的积有( )位小数,3.7×a积有两位小数,则a有( )位小数。13.在( )里填上“>”“<”或“=”。10.5+0.15( )10.5 10.5+1.5( )10.510.5×0.99( )1.05×9.9 10.5×1( )10.5×014.两个因数的积是12.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一半,那么现在的积应该是( )。15.一次性防护口罩(平面型)的尺寸规格是“17.5cm×9.5cm”。那么一次性平面型口罩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米。(保留两位小数)16.水果超市1千克橘子8.98元,买4千克橘子需要付给营业员( )元。三、口算和估算17.口算。 四、竖式计算18.用竖式计算。 五、脱式计算19.用简便方法计算。 六、解答题20.某县自来水厂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每月用水4吨以内(含4吨),每吨1.8元,超过4吨,每吨3.2元。红旗饭店上月用水15吨,应缴纳水费多少钱? 21.一个城市的出租车在3km(含3km)以内收费7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爸爸乘坐了18km,要付多少车费? 22.一个花圃如图要在四周围上栅栏,每平方米可以种3株花。种上后每平方米需要施0.6千克肥料。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不少于两步的问题再解答。23.某市居民用电按阶梯收费,收费标准如下:分档户月用电量(干瓦时)电价标准(元/千瓦时)第一档1~2400.48第二档241~4000.53第三档401以上0.70 (1)小明家上月用电量为25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2)小丽家上月用电量为420千瓦时,电费是多少?24.李老师的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1.7千米,他步行每分钟走0.09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他20分钟能从家里走到学校吗? 25.妈妈去超市买了2瓶牛奶,1瓶可乐,4盒纸巾,牛奶每瓶3.9元,可乐的单价为每瓶4.5元,纸巾的单价为每盒3.6元,妈妈只带了30元够吗?
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小数乘法法则:(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2)看因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详解】A. ,7×8=56,末尾是6,排除;B. ,整数部分6×3=18,排除;C. ,结果肯定小于3×6=18,末尾是8,有可能;D. ,5×6=30,如果结果是两位小数,末尾是0,排除。故答案为:C【点睛】关键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D【解析】【分析】,将9.9拆成10-0.1,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详解】3.2×9.9=3.2×10-3.2×0.1=3.2×10-0.32=32-0.32=31.68故答案为:D【点睛】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3.C【解析】【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者相减,结果不变,即(a±b)×c=a×c±b×c;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原式中,先把10.1拆分为10和0.1,再用9.7分别乘这两个数,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这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原则。【详解】根据乘法分配律的规定可得:9.7×10.1=9.7×10+9.7×0.1=97+0.97=97.97原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故答案为:C。【点睛】可对照乘法运算律的具体步骤,分析题目里的算式使用了哪一种定律来简便计算。需要我们十分熟悉几种运算律的具体过程,并能够准确做出判断。4.C【解析】【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知,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得,1.5×0.39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且5×9=45,所以积是三位小数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的应用,灵活运用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分析】一个不为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不为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据此解答。【详解】由题意可知,a和b的乘积大于a,则b一定大于1,如:b=1.1,a×b=a×1.1=1.1a,1.1a>a。故答案为:C【点睛】掌握乘数和积的关系是解答题目的关键。6.C【解析】【分析】两个非0的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积扩大到原来的mn倍,据此解答。【详解】3×5=15假设乘法算式为0.6×3.2,则0.6×3.2=1.92(0.6×3)×(3.2×5)=1.8×16=28.81.92×15=28.8所以,在因数不为0的乘法里,一个乘数乘3,另一个乘5,积是原来的15倍。故答案为:C【点睛】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题目的关键。7.A【解析】【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如果11.8×A>11.8,那么A>1,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8.C【解析】【分析】“四舍”法取近似值时,原数大于近似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数字最大并且不能向前一位进一,原数取最大值;“五入”法取近似值时,原数小于近似数,近似值的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数字减1,第三位数字最小并且向前一位数字进一,原数取最小值,据此求出这个积的范围。【详解】分析可知,这个积最大是2.644,最小是2.635,则2.635≤积≤2.644,所以这个积不可能是2.645。故答案为:C【点睛】掌握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9. 四##4 0.04【解析】【分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0.15×0.27的积是多少,即可判断积有几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看千分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求出近似数。【详解】0.15×0.27=0.0405积是四位小数,0.0405保留两位小数约是0.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和近似数的求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解题关键。10. 8600 7.032 95【解析】【分析】根据单位换算进率: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克=1000克,1小时=60分钟。据此可得出答案。【详解】0.86公顷=0.86×10000=8600平方米;7千克32克=7.032千克;1小时35分钟=95分钟。【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单位换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而得出答案。11. 28.6 0.286 2.86【解析】【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就乘或除以几;一个因数乘m,另一个因数乘n,积就乘mn;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得,根据26×1.1=28.6,得2.6×11=28.60.26×1.1=0.286 2.6×1.1=2.86【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和不变规律的应用,灵活运用规律是解题关键。12. 三 一【解析】【分析】依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析求解即可,先按照整数乘法求出乘积,再看因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详解】0.56×2.4=1.344,乘积有三位小数;,3.7×a积有两位小数,3.7已经有一位小数,a应该有一位小数。【点睛】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3. > > =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小数加上另一个数(0除外),结果比原来的数大;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数除以(0除外)几或乘几,积不变;一个数乘0还得0。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10.5+0.15( > )10.5 10.5+1.5( > )10.510.5×0.99( = )1.05×9.9 10.5×1( > )10.5×0【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法和乘法,明确小数加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4.62.5【解析】【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也就是缩小到原来的,积就扩大(10×)倍;据此解答即可。【详解】12.5×(10×)=12.5×5=6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乘法算式中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15.0.02【解析】【分析】口罩(平面型)的尺寸规格是“17.5cm×9.5cm”,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求出面积,再根据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变换单位即可。【详解】17.5×9.5=166.25(平方厘米)166.25÷10000=0.02(平方米)【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应用,解答此题应注意单位不同。16.35.92【解析】【分析】1千克橘子8.98元,相当于橘子的单价是每千克8.98元,买4千克,相当于数量,利用总价=单价×数量,可算出结果。【详解】8.98×4=35.92(元)【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总价=单价×数量,求出结果。17.0.9;3;6.2;2.8;0.88;7.2;3.5;4.5【解析】【详解】略18.3.36;18.74;19;2.94【解析】【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据此解答。【详解】3.36 18.74 19 2.94 19.52.53;0.705【解析】【分析】(1)先运用乘法分配律得到5.1×10.3,再把10.3分解成10+0.3,再次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简算。【详解】 =5.1×(2.7+7.6)=5.1×10.3=5.1×(10+0.3)=5.1×10+5.1×0.3=51+1.53=52.53 =0.25×7.05×0.4=0.25×0.4×7.05=0.1×7.05=0.70520.42.4元【解析】【分析】15吨分成两部分,前4吨按照每吨1.8元收取,剩下的(15-4)吨按照每吨3.2元收取,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钱数,再相加,就是应缴纳的水费。【详解】1.8×4+3.2×(15-4)=7.2+3.2×11=7.2+35.2=42.4(元)答:应缴纳水费42.4元钱。【点睛】本题考查分段收费问题,需要分情况探讨,明确题目中所给数量属于哪一种情况,由此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21.29.5元【解析】【分析】把18千米分为两部分,前3千米按照7元收费,剩下的长度按照每千米1.5元收费,由此求出剩下长度需要的钱数,再加上前3千米需要的钱数7元即可。【详解】(18-3)×1.5+7=15×1.5+7=22.5+7=29.5(元)答:要付29.5元车费。【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分情况探讨,明确题目中所给数量属于哪一种情况,由此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22.见详解;6.24千克【解析】【分析】可以提问:这个花圃需要施肥多少千克?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这个花圃的面积,再乘每平方米需施肥的千克数即可。【详解】这个花圃需要施肥多少千克?(答案不唯一)4×2.6×0.6=10.4×0.6=6.24(千克)答:这个花圃需要施肥6.24千克。【点睛】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3.(1)120.5元(2)214元【解析】【分析】(1)小明家上月用电量是250千瓦时,分成一档和二档;第一档单价0.48元,用电量240千瓦时;第二档单价0.53元,用电量(250-240)千瓦时;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每档的电费,再相加即可;(2)小丽家上月用电量是420千瓦时,分成一档、二档和三档;第一档单价0.48元,用电量240千瓦时;第二档单价0.53元,用电量(400-240)千瓦时;第三档单价0.70元,用电量(420-400)千瓦时;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每档的电费,再相加即可。【详解】(1)0.48×240=115.2(元)0.53×(250-240)=0.53×10=5.3(元)115.2+5.3=120.5(元)答:小明家上月的电费是120.5元。(2)0.48×240=115.2(元)0.53×(400-240)=0.53×160=84.8(元)0.7×(420-400)=0.7×20=14(元)115.2+84.8+14=200+14=214(元)答:小丽家上月的电费是214元。【点睛】本题考查分段计费问题,明确用电量分几档收费,选择正确的单价与用电量,列式计算。24.能【解析】【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李老师20分钟走的路程,再与1.7千米相比较,得出结论。【详解】0.095×20=1.9(千米)1.9>1.7答:照这样的速度他20分钟能从家里走到学校。【点睛】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够【解析】【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2瓶牛奶和4盒纸巾的总价,然后把三种物品的总价相加,求出一共需要付的钱数,最后与30元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够。【详解】3.9×2+4.5+3.6×4=7.8+4.5+14.4=26.7(元)30>26.5 答:妈妈带了30元钱够。【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单价×数量=总价关系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