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建功立业令人仰慕,下片小结,用典表达情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物简介(名、时、地、评、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诗词甚多,至今留存600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人物评价,他文武双全,文才盖世,被后世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和济南的李清照(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宰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绝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 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43年了,当他登临北固亭,北望神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远望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北固楼。《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解释下列词语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整体感知作为一首怀古之作,本词上片缅怀两位古代英雄:三国时的孙权和南 朝宋武帝刘裕。下片先评议元嘉年间的一段历史, 再回忆自己43年前的一段经历, 最后用廉颇典故发出叹息和呼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千古:时代感。江山:现实感。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倒装句,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始置京口郡,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无觅”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紧指英雄业绩。这两句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写孙权是希望有英雄整顿河山,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暗讽南宋朝廷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之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他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他曾在京口住过,从京口起兵平定了桓玄之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两次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建立了南朝刘宋王朝。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想当年”的三句,是虚写。“金戈铁马”,借代,指精锐部队。写出刘裕统率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1.赞扬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2.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人到老年仍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3.用古代帝王对比南宋统治者,暗讽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亲刘裕的功业,他好大喜功,以致北伐惨败国势-蹶不振。《宋书.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 策,上(宋文帝)谓殷景仁日:“ ‘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 元嘉27年,王玄谟北伐失败,后魏的军队乘胜追到长注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內外戒严。宋文帝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了忏悔。《宋书 -索虏传》:元嘉八年上(宋文帝)以滑台陷没,乃作诗日:“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狼居胥: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史记霍去病传》:元狩四(119 )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一祭山神,记念胜利)而还。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赢得仓皇北顾,指的是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结果是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作者用此事咏叹南宋近事。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张浚的草率北伐,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失败。2.此三句词人总结了历史上轻敌误国的教训,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表明要以史为鉴,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作者虽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反对草率冒进。委婉告诫韩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后韩果兵败被诛)3.手法:借古讽今。4.结构:从上片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铺垫。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忆烽火岁月 抒身世之慨1.四十三年:从辛弃疾1162年率起义军南归,到1205年,已经43年了。2.烽火扬州路:倒装句。应该是“扬州路烽火”。“路”是宋朝行政区域的名称。3.结构: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 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4.手法:虚写。回忆的43年前的经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佛狸祠典1.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蠢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2.神鸦社鼓:南宋百姓把北魏皇帝佛狸当作神来供奉,在他的祠庙前迎神赛会。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佛狸祠典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葡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6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到如今却连个前来问讯的人都没有,所以说运气还不如廉颇。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所以,他叹息,呼喊。这三句是全词苍劲、悲壮的最高音。这正是全词的主旨
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哪些古人?
表现手法:用典、借古讽今、对比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写作特色: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对比手法 3.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
有何不同?
苏轼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学习目标,理解典故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比较苏辛词作,预习检测,背景链接,词作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传奇而又悲壮的一生,怀古诗词,初读识词,初识典故,謝謝觀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理解背景,下阙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