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40张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背景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沉郁顿挫,一读书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悲秋的含义,视野更开阔,哀景写哀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温故知新字( ) 后人称之为“( )”他的诗歌被称为“( )”“三吏”( )“三别”( )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杜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杜草堂),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旧居——草堂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重阳节约的一个远亲吴郎因事没有到来,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就有了这首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旷世之作。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沉郁。
    提炼关键字把握感情基调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清、白)、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
    这些景物给人造成什么感觉?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由此你会想到些什么?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传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如何理解诗歌前两联系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颈联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就像无边落木和不尽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2)苦、恨是什么意思?
    ——很、非常。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颈联尾联直接抒情,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清渚白沙
    仰望天边落木俯视不尽江水
    诗中采用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手法,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和颔联着重渲染 整个秋天气氛。颈联和尾联表现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作者 羁旅愁苦与孤独以及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高习俗知道少,写作背景,疏通诗意,鉴赏诗歌,首联分析,颔联分析,落木生命短暂,长江永世长存,颈联分析,作客客居他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说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时刻,登高背景简介,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子美之美,感《登高》之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