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同步提高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3.《孟子》三章同步提高练习试题,共4页。
23.《孟子》三章同步提高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B.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妾妇(qiè)C.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胶鬲(gé)D.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公孙衍(yǎn)、张仪岂(qǐ)不诚大丈夫哉?B.一怒而诸(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C.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jiè),无违夫子!D.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畎亩(quǎn) 缥缈(piāo) 剖析(pōu) 流水溅溅(jiàn)B.拂士(bì) 载体(zài) 友谊(yì) 莘莘学子(xān)C.诸侯(liú) 隔河(gé) 刹那(shà) 少不更事(gēng)D.筋骨(jīn) 广袤(mào) 提着(tí) 卓有成效(zhuó)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改变)。《愚公移山》B.素(白色)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C.月色入户(窗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困于心,衡(同“衡”,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二、基础知识综合7.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三、综合性学习8.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10.翻译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参考答案:1.B2.C3.D4.D5.C6.B7.(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2)将“了”改为“的”8. (1)示例: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2)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9.①放弃。②同“叛”,背叛。10.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1.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