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展开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面镜成像的特点。
2.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方格纸、白屏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回想:猴子捞月,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
学生回答:水面像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面镜成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那么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从你每天都要照的镜子研究看看。你每天都要照镜子,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拿起镜子来仔细看看。
教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
师: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成像原理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讨论之后找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器材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1:
验证: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在桌面上铺一张方格纸,纸上竖立一块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并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方,可以看到它的像,用另一只蜡烛放在平板玻璃的后面看是否与他重合。
学生说明实验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实验2:
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刻度尺量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量出另一只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做两次。将实验结果填在下面表格内。
试验次数 | 物到镜面的距离(cm) |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
1 |
|
|
2 |
|
|
学生根据表格总结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3:
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在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能看到它,白屏在平面镜后来回移动能否呈现,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观察总结实验结论:
结论: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像从镜中射出的,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虚像,不能再白屏上呈现。
平面镜的应用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指导学生发现平面镜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察。
【作业布置】
自学“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虚像:
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不能在白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察。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粤沪版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一节 透 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节 透 镜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