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粤沪版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由物体大小决定,向平面镜走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3、以平面镜为轴,物体与其在镜中的像是轴对称关系。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合作讨论提出猜想
实
验
探
究
解
决
问
题
课堂小结
观察实验:浇不灭的蜡烛
实验要点: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烧杯,烧杯内放一只和玻璃前完全相同的蜡烛。两只蜡烛到玻璃距离相等并且连线垂直于玻璃。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吗?
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揭晓谜底从而引入新课。
请学生拿出手中的镜子,体会自己在镜中的像?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老师归纳猜想:
像与物上下、左右关系?
像与物大小关系?
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像的实虚?
学习了物理后我们知道只凭感觉下结论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用实验去验证它,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请你们挑选手中的仪器,制定实验方案,小组讨论。
针对学生提问引出实像,虚像
提问:我们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能不能用手摸到它?
提问:我们平时用的电脑投影可以用屏幕接收到,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用屏幕接收到呢?
老师阐述:
物理学中:把能被人看见却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实像。
老师引导:既然这个像是虚像屏幕接收不到它我们怎么办呢?回到讲台让学生看刚开始做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说出这个实验成功的要点。
老师提问:
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
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表扬
教师通过作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总结。
人眼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是因为由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眼中,引起了视神经的感觉,并不是光从眼睛发射向物体的。
如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A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A’点,人就会感到 A′点是一个“发光点”,而A′点就是A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因此,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这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学生把两只蜡烛点燃
学生观察实验。感到惊奇,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但回答不全面。
学生小组讨论,猜想,组长汇总结果。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左右相反
相同---大小,形状,颜色
近大远小
同时靠近或远离
看得见摸不着等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学生可能会对着镜子做动作,左右上下伸手,观察到,像的左右颠倒,上下一致。
学生:我们只能在镜前看到像确摸不着它,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再让学生用手去摸,摸不到这个像,体会这个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学生:拿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或镜子后,移动它的位置看在白纸上有没有蜡烛的像,没有,证明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此时经过老师点拨和小组讨论,学生应该会得出用玻璃来代替平面镜做实验。
学生总结实验步骤
学生:玻璃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学生: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发现能完全重合。证明像与物等大。
学生两人一组开始实验:
得出结论:
像与物左右颠倒,上下一致;
像与物大小相同;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连线与镜面垂直
学生疑问:为什么我远离平面镜是,觉得镜中的像变小,靠近镜子时觉得像变大吗?物与像等大不是等大吗?
学生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保证平面镜与纸面垂直,否则“替身”不能与像重合;
在标记玻璃和两物体位置时不要移动物体;
实验玻璃时要注意以那个面为镜面,因为玻璃太厚,选错会造成误差太大。
学生根据教师所画的图进行探讨、交流、总结。
学生总结收获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实验现象很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学生观察现象,尽可能多地猜想。教师在此处的作用只是引导汇总。为下面的探究打下基础。
故意不做说明让学生自己实验,发现无法进行,从而得出实像虚像概念
让学生自己体会把平面镜换成玻璃的作用
多选几组进行交流,使结论更具有代表性。
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过程的习惯
4分钟
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5分钟
1分钟
板书设计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5、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 密度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3 密度的应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量筒的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