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4603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15.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4603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展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节位于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稳定”。教材是在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基础上,为进一步理解血液中代谢废物的排出而设计的,是第一节的延续。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建立排泄的概念并认同其在人体内平衡的维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肾脏的结构和特点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八个要点之一理性思维要求“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有意识地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肾衰竭病人图片引入,以小组合作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深刻理解肾脏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帮助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又通过肾单位的模拟类比、对液体成分的分析探讨,促进学生在方法和思维上的提升,最后“透析仪设计拯救肾衰竭病人”促进学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物学的科技进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说出排泄的途径和形式。
(2)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概述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3)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知道流经肾小球前、肾小球后、肾小管后的液体成分。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制作类比模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2)通过观摩动画、分析肾单位不同部位的液体成分,培养图片、文字等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透析仪设计活动促进学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物学的科技进展。
三、重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尿液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吸睛激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肾衰竭病人照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随后,利用学生前概念“身体里的毒素不能排出”引出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环节1: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引发学生回忆“水、二氧化碳”,教师拓展“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尿素”补充完整概念: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有机物分解是产生的废物,其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得到排泄的途径和方式。
过渡:哪个途径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环节2:两两合作,结对学习
教师设问:尿液的形成与人体的哪些器官有关?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泌尿系统组成。学习方式采取两两结合“我说你指”、“我问你答”的形式,一个学生说“肾脏在哪里?”另一个同学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致位置,一个学生问“排出尿液的通道是什么?”另一个同学回答“尿道”。
环节3:实物观察,感性认知
播放动画,引导学生说出肾脏的数量及在体内的位置;观察新鲜猪肾的外形,得出肾脏的形态和颜色;观察猪肾的纵剖面并在不同部位贴上相应标签,得出肾脏的内部结构。
过渡:为什么皮质比髓质的颜色深?这是由肾脏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将肾脏放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现每个肾脏由约120万个肾单位组成。
环节4:微观观察,初识结构
教师设问“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肾小球两端的血管有什么特点?3、肾小囊壁有什么特点?4、肾小管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图片并阅读教材总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两端分别连接的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形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学生看图理解皮质比髓质颜色深的原因。
环节5:模拟类比,深化认知
教师提供毛线、漏斗及白纸等材料,请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肾单位的模型并上台解说。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质疑和补充。
一小组用红色毛线中间团成团状,两头分出,类比为为肾小球及出、入球小动脉。用白纸剪取适当大小放在漏斗上部类比为为肾小囊(双层结构),漏斗下端类比为肾小管,将代表出球小动脉的毛线围绕在漏斗下部类比为肾小管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肾单位是如何形成尿液的。
二、尿液的形成
环节6:动画演示,列表对比。
教师用动画展示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过程,请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小组合作列表写出三个部位液体的组成成分(流经肾小球前后、流经肾小管前后)进行比较,利用生成构建新知:从肾小球流入到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称为“尿液”,并请学生分析异常尿检单(血尿、蛋白尿、糖尿)分别可能是肾脏的哪个结构出现问题,深化理解尿液形成的两个重要过程。
三、尿液的排出
环节7:联系实际,健康生活。
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尿液排出的路径,接着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明很喜欢打游戏,可以一个上午憋尿不上厕所。你觉得对么?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利用所学知识“膀胱的贮存量是有限的”得出正确判断,接着教师追问“小明又说了,那我一直不喝水不就不会上厕所了么?你觉得对么?为什么?”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展示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说明排尿排出废物的重要作用。
环节8:首尾呼应,提升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肾脏对于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有重要作用,生命科学知识的获得不仅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健康生活的必要性还可以让我们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大家看这幅图片很多肾衰竭病人正遭受身体不适甚至性命危急,请你课下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肾透析仪帮助他们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五、教学反思与探讨
本节内容相对抽象,难度较大,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完成教学:如
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具等。尤其是肾单位结构的类比模拟,对于这样抽象的微观结构借助常见材料,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操作、亲自比较来发现特点、思考关系、形成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此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探究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升深度思维、增强对生物学的兴趣。而学生小组借助模型当堂讲解肾单位的结构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概念的构建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过往的知识背景,多角度、多方面为学生进行铺垫。尤其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搭建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连结起来内化形成新的概念。
最后,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知识点背后关联的实际生活。若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素材,从感性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理性的知识学习,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深化,引起共鸣的学习将是高效的学习。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动物的生殖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