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训练 (无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3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训练 (无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3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训练 (无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3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选择题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2题。
人口和民族 |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
国土特征 |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
农业特点 | 种植业尤为发达 |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劳动力B.水源C.市场D.农业科技
2.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传统的耕作经验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堆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4.岷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下图为水资源—能源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可以判断( )
①电力供应离不开水资源 ②经济越发达,能源需求量越大,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 ③水资源是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④水资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能源的关系是( )
A.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不会产生影响
B.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对气候影响不大
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D.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能源生产
下图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资源重要程度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曲线与资源类型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8.工业文明阶段,①曲线所代表的资源的重要程度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备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回答下列各题。
9.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10.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煤炭转化率=(煤炭发电+焦炭)/煤炭总产量。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近20年来,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进行了能源的深层次开发、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 )
①减轻当地环境污染 ②减轻黄河水运压力 ③提高了煤炭转化率 ④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 )
A.对原有轻化工业进行调整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 D.缩小煤炭的开采量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1 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如今,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带动农业发展 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示意图。目前,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开发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至50%。2015年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中沙四代核电合作项目。下图为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石油分布图。
(1)说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阐述沙特阿拉伯内陆地区开发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一一右玉县,目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地再现了过去右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右玉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战略:20世纪50年代,“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退耕还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进入21世纪,“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親起来”。经过长达70年的生态建设,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上升到如今的54%,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右玉在内的40个贫困县摘帽脱贫。目前右玉的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玉羊被誉为中国五大绵羊之右玉羊肉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
(1)右玉过去“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据此推测当时右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右玉绿色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环境要素的变化。
(3)简述不断完善的绿色生态环境对右玉农业产业的影响。
(4)有人建议继续扩大养羊业的规模,提高玉羊的知名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脚印”说明了,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