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课件ppt
展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材料】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思考】1.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取人地和谐。
本节没有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北纬30°贯穿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文明辐射区
读图思考1:四大文明古国在区域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
答: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
读图思考2: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相似的自然特征?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区域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些?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读图思考2:是不是所有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区域发展水平都高?
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区域发展也好。
孟加拉国:1.69亿人口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读图思考3:是不是所有自然条件不优越的区域,区域发展水平都不高?
日 本:1.26亿人口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而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有短期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改造自然要素,进而改造整个自然环境,进而再改造整个区域内整个的地理环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
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①西边为宽而浅的外江②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
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①水位较低时, 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②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1)结合都江堰附近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活动】阅读材料《都江堰水利工程》完成思考题
答案: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成都平原;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存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2)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答案: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易发生旱涝灾害;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
答案: 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有短期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解析】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农业 B.政策 C.地势 D.气温
2.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
【解析】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
A.净水 B.蓄水 C.拦水 D.分水
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解析】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错误;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正确;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 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 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
生物、水、土地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
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
①数量的有限性②分布的不平衡性 ③资源间的联系性④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具有什么特征呢?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沙漠气候干旱缺水,沙特只能发展游牧经济,国家贫穷落后。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沙特阿拉伯原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以游牧经济为主。自1933年发现石油后,依靠出口石油和对石油的开发利用,发展海水淡化、石油冶炼、农业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矿产资源极度缺乏, 经济发展水平低,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的重要因素。
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思考题】:1.是不是矿产资源贫乏的区域,发展一定落后? 2.是不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一定发达?
案例1:“海上马车夫”——荷兰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瑞士利用其技术、金融等优势成为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全球创新指数位列第一。
【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1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 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问题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答案】初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等,煤炭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中期:山西省煤炭资源枯竭、经济增速缓慢。因为产业结构单一且环境污染严重。后期:山西省通过延长煤炭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适宜发展的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该资源最可能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故选D。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区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1~3题。
A.太阳能资源 B.石油资源C.水能资源 D.水资源
【解析】由于全球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其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少,故选A。
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少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正在进口
【解析】该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其共有特点是全年寒冷,故选D。
3.该资源分布区的共有特点是( )A.终年多雨B.地形平坦开阔C.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D.全年寒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ppt课件</a>,文件包含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pptx、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docx、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分层练习原卷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docx、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原卷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docx、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分层练习解析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docx、新课标42《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解析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docx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ppt课件</a>,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四大文明古国,孟加拉国城市内涝,恒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孟加拉湾多风暴潮,洪涝灾害频发,地狭人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教学ppt课件,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