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单元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多种多样的区域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区域,通过了解区域的特征和不同的划分标准,能够更好地把握区域的概念。其次介绍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以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和同一尺度不同发展条件和方向的区域为例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区域。本节课的内容为本章后面的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取人地和谐。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自然环境基础视角认识区域发展。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绘制自然条件与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条件和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辩证地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导入)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确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环境基础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板书: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板书)
【老师】来看第一幅图,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选址主要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便于发展农耕,因此说明地理位置和自然要素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虽然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不是唯一条件,同学们来看左边这幅图,这是南亚的孟加拉国,人口比较稠密,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说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再来看右边这幅图,这是日本的富士山,日本作为太平洋上的岛国,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这说明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的很好。我们会在第二节详细学习自然条件,到底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案例】都江堰
阅读案例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飞沙堰的主要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概括答案:鱼嘴作为分水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为宽而浅的外江,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流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水位较高时,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的主要作用,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携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老师】从都江堰工程来看,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效益,但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例如: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平原,破坏植被,土壤易被风蚀,出现了“黑风暴”。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区域发展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板书)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比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到了工业社会,矿产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是自然资源种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课本本框题第二段,归纳一下这体现自然资源哪一方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种类(板书)
【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老师】通过沙特阿拉伯和图瓦卢这两个例子我们发现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板书)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澳大利亚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老师】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呢?阅读课本21页最后一段瑞士和荷兰的资料,思考上述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概括: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1】
阅读课本活动题材料,小组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 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 讨论材料中的内容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答案: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但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现阶段随其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①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资源的产量会进一步下降;
②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会导致煤炭资源消费量下降,山西的煤炭消费市场萎缩;
③加之长期的煤炭开采,使开采成本上升;
④山西的水资源短缺,都会导致山西煤炭资源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发展受阻,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 B.政策 C.地势 D.气温
2.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
A.净水 B.蓄水 C.拦水 D.分水
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 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 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4~6题。
4.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建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5.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6.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答案】1.C 2.D 3.C 第1题,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第2题,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第3题,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错误;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正确;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4.C 5.A 6.B 第4题,由材料可知,以色列气候干旱,降水少,让沙漠开满鲜花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应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C正确。第5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A正确;地形平坦没有季节差异;夏季高温少雨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第6题,新培育品种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B正确。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新知讲授,知识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教案,共5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