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水循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水循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3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水循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3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
展开水循环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方法和过程: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 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形成过程教师:要学习水循环,首先了解下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的定义: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解析定义:依据水在地理空间分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将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地球上水体的形态有气态、固态和液态。简单概括水循环的定义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课件展示】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循环,如下图。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看,水循环可以分哪几类?;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 海水蒸发——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 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到陆地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总结水循环的能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水循环的能量太阳能、重力。【练习】选自《吕氏春秋·圜道》中‘云气西行,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中,“云气西行,水泉东流”属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回到课前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吗?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有影响呢?试举例说明。板书: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承转:通过上面学习,我们看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基本都有影响,那么水循环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哪些意义呢?【合作探究】讨论水循环的意义。 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总结归纳:表1:材料1:俗语常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每年可与大气降水交替更换22次。 归纳为: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材料2:水是能量的储存者、变换者和输送者,如水发生相变时,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输。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可使大气增温;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体内的能量传输给大气的过程;地表径流具有巨大的能量,这实质上就是通过水的相变把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地表水的蒸发实质上就是水把地表的热能传输给大气的过程。在长江出海口附近,长江三角洲是由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起来形成的。与此同时长江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资源丰富。 归纳为:促进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迁移。 材料3: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由于流水侵蚀作用,长江上游形成“V”形谷;在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在长江中下游和河口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不同地貌。 归纳为: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学生活动】讨论题: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讨论过程略。【总结】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