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时作业
展开2.3.3 物质的量浓度(学案)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2、了解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
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是 。溶液具有的特点是 。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指的是 。
符号为 ;单位是
什么是1mol/L的NaCl溶液?( )
100mL的NaCl溶液中有0.2molNaC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得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aq代表水溶液。
【练习】1、在200mL NaOH溶液中溶有20gNaOH,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300mL 2mol·L-1的NaOH 溶液中溶有的NaOH的质量为 g
3、含有40g NaOH的浓度为5mol·L-1的溶液的体积为 mL
使用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练习】将40g NaOH溶于2L水中配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这样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1、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要用 。
上面的正确表述应该为
【练习】从1L3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50mL,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
【练习】1L 0.1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Na+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又是多少?
3、物质的量浓度不仅可以表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也可以表示
【练习】某MgCl2溶液的浓度为2mol/L,则此溶液中Mg2+的浓度为 Cl-的浓度为 。某Mg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MgCl2的浓度为1mol/L,NaCl的浓度为0.5mol/L,则溶液中Cl-的浓度为 。假设上述溶液体积为100mL,则加入 mol的AgNO3可以恰好沉淀;加入 mol 的NaOH可以恰好沉淀。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如何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使用的定量玻璃仪器是 。其在实验室中常用的规格是: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此温度下,液体的 与颈部的 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容量瓶上标注的容积相等。
【演示实验】配制100mL 1mol/L的NaCl溶液。
【讲解】(1)计算需要的NaCl的质量为 。
(2)称量NaCl的质量
(3)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 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4)将烧杯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向容量瓶内注入蒸馏水,至 处,改用 滴加,直至 。盖好瓶塞,倒转摇匀。
(6)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内,并贴好标签。
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杯,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 )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的时候,不小心洒出一些液体,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会
如果在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会有何变化?
( )
实验的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将浓溶液稀释为物质的量浓度较小的溶液,此时一般使用下面的式子:
【练习】如何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的浓盐酸配制浓度1mol/L的稀盐酸500mL?
1.将4 g氢氧化钠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0 mol·L-1 B.1 mol·L-1 C.0.1 mol·L-1 D.0.01 mol·L-1
2.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
B.1 L溶液中含有1 mol氢离子
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
D.1 L硫酸溶液中含98 g硫酸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和100 mL 0.25 mol·L-1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将10 mL 1 mol·L-1的H2SO4稀释成0.1 mol·L-1的H2SO4,可向其中加入100 mL水
D.20 ℃时,0.023 mol·L-1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00 mL加入5 g生石灰,冷却到 2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023 mol·L-1
4.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前应将其干燥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前应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
C.容量瓶可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D.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的容器
5.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不需用的仪器是( )
6.某同学用碳酸钠配制0.10 mol·L-1 碳酸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①⑥⑦ D.⑤⑥⑦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将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待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0.2 mol·L-1的硫酸铜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胆矾的质量分别是( )
A.950 mL;30.4 g B.950 mL;47.5 g
C.1 000 mL;50.0 g D.1 000 mL;32.0 g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用敞口容器称量氢氧化钾且时间过长
B.配制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盛过氢氧化钾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
10.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一定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实验室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 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 g 氢氧化钠。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5.4 g氢氧化钠(1 g以下用游码)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知识点填空答案】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cB;
mol/L;在每1L的溶液中含有1molNaCl的溶液;2mol/L;;0.6;24;200;不正确,40g NaOH溶于2L水后,溶液的体积并不是2L;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将40g NaOH溶于水中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3mol/L;无论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溶液组成,溶液仍然是均一的;0.2mol,0.2mol/L;溶液中的离子浓度;2mol/L;4mol/L;2.5mol/L;0.25;0.2;用天平称量5gNaCl,用量筒量取95mL水,在烧杯中溶解;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凹液面;刻度线;5.85g;烧杯;100mL容量瓶;烧杯内壁和玻璃棒;距离刻度线1~2cm;胶头滴管;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恰好相切;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上都会沾有一些氯化钠溶液;偏小;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大,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小;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量取50mL的浓盐酸,配成500mL溶液。
【检测反馈答案】1.C 2.D 3.D 4.D 5.C 6.C 7.B 8.C 9.A 10.B
11.(1)②①③⑧⑤⑥⑨⑦④ 250 mL容量瓶、玻璃棒
(2)27.4 10.0 (3)查漏 (4)①没有玻璃棒引流 ②应选用250 mL容量瓶 (5)B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物质的量练习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