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08955/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文体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生难字,整体感知,精读细研,问题探究,提出论点,分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以马喻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
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不平的心情下,写下了《马说》,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祗(zhǐ ) 骈(pián) 槽枥( cá lì ) 粟( sù ) 奴隶( lì ) 食马者(sì ) 外见(xiàn) 无马邪( yé)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才能和优点(美好的素质)。
助词,表停顿,强调“是马”。
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末尾,与疑问代词“安”相配合,表示反问,可译为“呢”。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材,通“才”,才能。
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人?
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并重用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联系写作背景,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谴责)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本文托物寓意,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烈的呼唤——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才”,才能,才干 ) 其真无马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义:有时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意:或者,或许
古义:这样 例句:是马也今意:判断动词
古义:怎么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今意:安全,平安
古义:这样之后 例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意: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通“饲”,喂 )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形容词做动词,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形容词做动词,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 ( 名词做动词,用马鞭驱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数量词做动词,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
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省 略 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宾语“它”)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评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文体知识,预习检查,整体感知,感知文意,理解题意,千里马,感悟形象,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第一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伯乐相马,学习目标,文体知识,《马说》韩愈,通假字,执策而临之,而伯乐不常有,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