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阅读检查
展开5课秋天的怀念
1.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本文的线索:(1)母亲要带我去看花。(2)我答应母亲去看花。(3)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4)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3.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2-6):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7):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 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
4.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5.母亲在我“暴躁无常”时,态度怎样?表现了什么?
(“悄悄”、“躲” 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 担心儿子想不开。)
6.“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因为她一心扑在瘫痪的儿子身上,无心再侍弄花。)
7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8.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慈爱和细心。
9.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很害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10.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母亲害怕落叶的景象更引起“我”的伤感。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11.“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2.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
13.分析第六自然段:
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艰难的现实处境:自身体弱多病;儿子没有走出痛苦的精神阴影;自身病情不能也不愿让儿子知道。
14.分析第七自然段:
(1)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多余。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2)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活”个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用?
第一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恳求。
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5.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1)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2)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3)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16.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而不是“怀念母亲”?
文中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秋天,而就在那个秋天,病重的母亲依然全身心地照顾着“我”,直至在那个秋天离“我”而去。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
17.文章首尾两段有什么关系?
母亲的话是她对“我”的希望和嘱咐。“我”的话,是“我”对母亲的承诺,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结构上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严谨。
18.文章为何要写菊花?
秋风中开的热烈深沉的菊花代表了生活的美和蓬勃的生命力,母亲希望儿子能热爱这个世界,好好地活下去。
19.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写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以后暴怒无常的“我”,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忘我和伟大,抒发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