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3987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展开
2.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声音有哪三个特性。
(2)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 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4)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 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学生做广播操时手臂振动的幅度引入振幅概念(以第七套广播操的体侧运动为例:学生懒洋洋的,没有把动作做到位,手振动的幅度小;标准动作,振幅大,演示。)从其动作的节拍引入频率的概念(有些学生的节拍比广播的还快,广播一个节拍过去,他的手已经振动了好几次,有一些比较慢,广播两个节拍过去了,他一个节拍还没有完),自然导入。
二、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
2. 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音调?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3.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4.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5. 什么因素决定响度大小?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6. 什么因素决定音色的不同?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四、知识梳理:
1.概念
(1)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2)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 单位符号:Hz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如:20Hz表示这个物体一秒内振动20次。如果一个物体2秒内振动100次,频率就是50Hz.
2.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
有的声音听起来又尖又细,比较刺耳,有些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厚重。有些声音听起来比较清脆,有些声音听起来比较驽钝。这些都是音调的特点。比如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声音,男同学的声音比较低沉、厚重,男同学的音调低;女同学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尖细、比较清脆悦耳,音调比较高。老牛的声音虽然比较大但是比较低沉,音调低;蚊子的声音比较小,但是比较尖细,音调高。
如何辨音调的高低:
音调高的声音具有的特点:尖细或刺耳。(蚊子、女同学)
音调低的声音具有的特点:低沉、厚重。(老牛、男同学)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比如,老师大声讲课的声音和同学们在下面讲悄悄话的声音相比,老师的声音比较强,就是响度比较大;同学们的声音比较弱,就是响度比较小。电视的音量,可以调大调小,这里调的就是声音的响度。
(3)音色: 声音的品质也叫音品和音质。
我们能区分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声音特点。不同的个体和物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是不同的。如,小明和小刚,只要我们熟悉他们,不用看,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不同的乐器,如笛子和钢琴,不用看,我们听听就能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在发声。
3.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
(1)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3)实验验证:(30厘米的钢尺)
①把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边(3/4),用手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明显的振动能数出大概8下(不明显的数不出来,不是没有)。
②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如减小至1/2).用相同力度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振动幅度与上面相同,观察钢尺振动快慢(能数出大概14下),同时倾听声音的音调变化(较刚才要清脆些)。
(4)分析归纳:
尺子伸出桌沿的长度 | 3/4 | 2/4 |
振动的快慢 | 慢 | 快 |
频率的大小 | 小 | 大 |
音调的高低 | 低 | 高 |
(5)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大小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延伸:①用纸片划过同轴旋转的齿轮,上面的频率最小,音调最低。
②用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频率先大后小,音调先高后低。
③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频率增大,音调变高。
4.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次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音。
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
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狗、蝙蝠、海豚。
能发出次声波的动物:大象。
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狗、大象。
延伸:为什么能听到密封飞翔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翔的声音?
蝴蝶飞翔是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蜜蜂飞翔时翅膀振动频率大于20Hz,小于200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5.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1)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和振幅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3)实验验证:(击鼓也行)
①如图,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幅度较小。
②如图,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幅度较大。
(4)分析归纳:
敲击音叉的力度 | 小 | 大 |
乒乓球弹起的幅度 | 小 | 大 |
音叉的振幅 | 小 | 大 |
响度的大小(强弱) | 小(弱) | 大(强) |
(5)得出结论
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响度和距离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6.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在波形图上的特点
上图音调(频率)相同、响度(振幅)、音色不同。
甲和乙比:甲的振幅小,响度小,两者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乙和甲比:甲的频率小,音调低,两者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甲和丙比:甲的频率小,音调低,振幅小,响度小;
丙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幅大,响度大。
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新课,音调,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入新课,科学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