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我们走进秋天,故都的秋郁达夫,作者简介,识记字音,3到11段,解读秋景,秋院静观,秋槐落蕊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秋有声——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秋有色——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秋有形——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 原名 ,字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代表作品《 》《 》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2.文章哪几段描写北国的秋景?重点描写了北国秋季的哪些景物?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颓废( )鲈鱼( )
“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它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往往蕴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整篇文中起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也可以景物。
思考题:浏览课文,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故都的秋景?在这几段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破屋 日光 牵牛花 秋草 天色 鸽声
“微细”“柔软”“细腻”“清闲”“落寞”
“衰弱”“残声”“啼唱”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这些景物,作者给它们涂上了什么色彩?
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灰沉沉——冷色调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清冷、孤寂。
思考: 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可是作者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和第12——14段 , 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并思考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一)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南国之秋烘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突出北国秋味的醇厚、浓郁,抒发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阅读第13段,思考作者如何具体地将北国与南国之秋进行比较?
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 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 形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图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确学习目标,五幅秋景图解读,借景抒情,悲凉在,知人论世,静悲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图文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都的,字词积累,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清秋佳果图,故都的秋,作品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