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评课课件ppt
展开视频中出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海洋生物的化石却在喜马拉雅山上被发现……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发生呢?
地质作用: 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内部构造、地表形态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P19完成以下表格: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第三段完成以下表格: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
地势的起伏变化、海陆变迁
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 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推测该现象的发生过程?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湾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每根石柱中间都有“千疮百孔”的一段,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比较完整。 1.图中被火山灰覆盖部分说明那不勒斯湾海岸所受到的内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2.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湾海岸( )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如果说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是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完成以下表格: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裂、破碎、分解。
物理风化(温度、压力、湿度等条件变化引起)
化学风化(水溶液可通过溶解等方式促使岩石风化)
生物分解(如根劈作用)
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
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侵蚀作用是指各种外营力(流水、风、冰川、海水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侵蚀的本质在于物质离开原地。因此,侵蚀过程会改变地表形态,形成侵蚀地貌。
侵蚀与风化有什么区别?
主要发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常见地貌:峡谷、V型谷、冲沟、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常见地貌: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主要发生在高纬、高山地区
常见地貌:角峰、冰斗、刃脊、U形谷、峡湾等
主要发生在沿海岩质海岸地区
常见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等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即为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为一个过程,不形成地貌
常见于降水丰沛的热带、温带地区
常见于风力作用强劲的干旱地区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黄土高原的冲沟流水侵蚀作用
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1.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
2.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
3.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海浪不断侵蚀,海蚀柱变小,最终倒塌。
海蚀柱不断变小,倒塌,最终消失;海蚀崖被侵蚀不断后退。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和缓。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章概述•明要求,自主梳理•探新知,迅速剧烈,地面抬升,高低不平,破裂带,喷出地,太阳辐射能,水热组合,合作探究•释疑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沧海桑田,“世界屋脊”的形成,栎树化石,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水平张裂形成断裂,地壳运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冻融风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示范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质作用,化石演化海陆变迁,塞拉比斯神庙动物蛀蚀,墨西哥火山喷发,根劈作用,黄土高原的冲沟,新月形沙丘,冰碛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