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五 分数的意义1 分数的再认识(一)导学案
展开课题 |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学案 | |
知识点 | 一、进一步认识分数。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整体“1”的含义。 整体“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或一条线段等等。 三、加深分数的理解。 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部分量求出整体。
| |
重点 |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 |
突破思路 | 通过由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1”,感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 |
难点 |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 |
突破思路 | 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 |
案例 | 原题 | 阅读课上,小明和小红分别看了各自所借书籍总页数的,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
解析 | 因为小明和小红所借书籍的总页数未知,虽然都看了各自书籍总页数的,但我们仍无法判断谁看的页数多。所以他们看的页数不一定一样多。 | |
点拔 | 判断一个分数所表示的物体大时,除了看所分的份数和所取的份数外,还要看整体“1”。本题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看的书籍的总页数未知,也就是整体“1”未知,所以我们无法判断他们谁看的页数多。有的学生由于对整体“1”认识不够,只看见分数相同,就错误地判断他们看的页数也一定相同。 | |
归纳 |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 |
课后答案 | 【教材第64页“练一练”】 1.略 2.略 3.2 6 8 4.略 5.不一定,因为不知道奇思和妙想各自的总钱数是多少,不能从分数的大小来判断每人捐献零花钱的多少。 | |
作 业 | 一、填空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 阴影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 2.一盒铅笔的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就是( )。 3.一本书有400页,小林看了这本书的,那么小林实际看了( )页。
二、小明喝了一瓶果汁的,弟弟喝了剩下的他俩喝得一样多吗?为什么?
| |
存在问 题摘要 | (1). ; (2). ; (3). 。
| |
反思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之后的又一节内容,不是初步认识单位“1”,而是对单位“1”的再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再认识分数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引用了教材例题,涂色或圈出各图形的,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涂一涂、圈一圈的过程中明白: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接着,课件呈现不完整图形,让学生画一画补充完整,在画的过程中知道: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总体形状可以不同,但总数量必须相同。紧接着更深一步,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手中的小棒,明白为什么同样是“”,而拿出的小棒数却不一样多,学生一下子就能想到是因为“整体”不一样所以取出的小棒才会不一样多,“整体”的重要性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 |
课外资料 | 分数的产生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正整数,由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 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 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
数学五年级上册1 分数的再认识(一)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1 分数的再认识(一)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 分数的再认识(二)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 分数的再认识(二)学案设计,共4页。
2021学年前后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前后学案及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