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随课练习_三峡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随课练习_三峡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随课练习_三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9 三峡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9 三峡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解释下列重点实词,解释下列重点文言虚词,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曦月(xī) 沿溯(sù) 属引(shǔ)
    B.山峦(luán) 重岩(zhòng) 阙处(quē)
    C.素湍(tuān) 飞漱(shù) 绝(yǎn)
    D.襄陵(xiāng) 山涧(jiān) 沾裳(shā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C.良多趣味(甚,很)
    D.林寒涧肃(严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B.沿溯阻绝
    遂反溯流逆上矣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春冬之时
    A.睨之久而不去
    B.然则天下之事
    C.何陋之有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文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连山之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水迅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
    (3)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
    (5)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
    (6)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列重点文言虚词。
    (1)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
    (3)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三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的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水龙门(节选)
    郦道元
    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⑤。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⑥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⑦。其水尚奔浪万寻⑧,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⑨,鼓若山腾⑩,浚波eq \(○,\s\up1(11))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eq \(○,\s\up1(12))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禹:治水的大禹。③崇深:高深。④返:回冲。捍:捍卫。⑤倚:依靠。⑥素气:白气。⑦窥:看。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⑨浑洪:水势浩大。赑(bì)怒:发怒。eq \(○,\s\up1(10))鼓:鼓荡。若山腾:像山一样腾起。eq \(○,\s\up1(11))浚(jùn)波:大的波浪。eq \(○,\s\up1(12))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河中漱广 飞漱其间
    B.素气云浮可以调素琴
    C.信哉则是无信
    D.其水尚奔浪万寻虽乘奔御风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驷马之追也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沿河求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所引的“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末引用慎子下龙门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表示特定时间的词语
    (1)曙,质明:天刚亮时,黎明。
    (2)朝,旦,晓,夙:早晨。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旦日,翌日:明天,第二天。
    (6)旬:十天。兼旬:二十天。
    (7)期月:满一月。期年,满一年。
    (8)明日:第二天。明年:第二年。
    (9)岁,载:年。
    2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期”有表示“满”的意思,所以“期年”即“满一年”。
    B.“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意思是“接近正午”,“夜分”意思是“半夜”。
    C.“旦”是古代特定的表时间的词,意思是“早晨”,如“晴初霜旦”中的“旦”。
    D.“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中的“朝”“暮”也是古代特定的表示时间的词,分别表示“早晨”和“晚上”。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B 6.(1)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7.(1)飞奔的马。 (2)茂盛。 (3)冲荡。 (4)连接。 (5)日光,这里指太阳。 (6)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8.(1)代词,这 (2)认为 (3)于是,就 9.A
    10.(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在春季和冬季的时候,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1.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了铺垫。 12.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13.(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阅读文章才了解到三峡的盛景,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风光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自能吸引、聚焦众人的目光。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其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4.(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 15.A 16.(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17.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18.A 19.D 20.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21.(1)在山峰夹峙下的黄河水,相互冲击,撞击出的白色水汽像漂浮的云。 (2)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22.这句话的意思是:水不是用来在石头上打孔的凿子,却能够进入岩石。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黄河无坚不摧的伟力,以及其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韧劲。 23.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黄河流经龙门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24.B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部编版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