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解答题
展开陕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解答题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2小题)
1.(2020•陕西)同学们利用Fe、稀硫酸、CuO制取单质铜,设计了两种不同方案。
方案一:CuOCuSO4Cu
方案二:FeH2Cu
(1)两种方案中,方案 更加安全节能。
(2)写出两种方案中任意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际操作时,步骤②需加入过量Fe粉,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2.(2019•陕西)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 (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
(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 (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3.(2021•陕西)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三.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4.(2021•陕西)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净化水时,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用井水洗衣时,当井水与肥皂粉混合搅拌后,发现泡沫很少,说明此井水为 (填“软水”或“硬水”)。
(3)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共1小题)
5.(2021•陕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最常使用的消毒剂是医用酒精。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 。
(2)我国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其化学式为 。
(3)临床医学证明,地塞米松(化学式为C22H29FO5)能减少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地塞米松由 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中数字“5”的含义是 。
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共2小题)
6.(2019•陕西)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7.(2021•陕西)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1)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g NaNO3固体。
六.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共2小题)
8.(2018•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
9.(2021•陕西)在学习溶液的知识时,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第一组:室温下,向高锰酸钾和碘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观察溶解情况并记录如表。
溶剂溶质
10mL水
10mL汽油
高锰酸钾(1~2粒)
全部溶解
几乎不溶解
碘(1~2粒)
几乎不溶解
全部溶解
第二组:60℃时,将一定量甲固体加入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1)由第一组实验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写一条即可)。
(2)由第二组实验可知,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3)若甲固体的溶解度在20℃时为ag,60℃时为bg,则m的取值范围是 (用a、b表示)。
(4)下列对第二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③中溶液可能都是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一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
C.t一定等于60
七.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3小题)
10.(2020•陕西)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t2℃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的饱和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4)某温度下,为使图2试管中丙的固体溶解,可向烧杯中加入 (填字母)。
A.NaOH固体
B.NH4NO3固体
C.NaCl固体
11.(2020•陕西)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 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 g。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 g。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如图2中的 (填“a”或“b”)相似。
12.(2022•陕西)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如图是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t℃时,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大于20℃
(3)20℃时,将m g 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据此分析,x= ,m g 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g。
八.金属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3.(2020•陕西)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的反应为:4FeS2+11O28X+2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
14.(2019•陕西)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
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g。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九.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2小题)
15.(2021•陕西)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
(2)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 (填“>”或“<”)铜。
16.(2022•陕西)白铜是铜、镍(Ni)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 (填“强”或“弱”)。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NiSO4+H2↑。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如图中,固体A是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只写一个)。
(3)要验证Ni、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字母)。
A.Ni、Zn、Cu、稀盐酸
B.Ni、Cu、ZnSO4溶液
C.Zn、Cu、NiSO4溶液
D.Ni、ZnSO4溶液、CuSO4溶液
一十.酸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7.(2021•陕西)井穴板是实验室常用的微型实验仪器。学习小组同学用其进行以下实验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在井穴板的井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下列物质,然后依次加入适量稀盐酸。
(1)③号井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以上实验中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3)某同学在⑤号井穴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想检验稀盐酸是否过量,可加入的试剂是 (填字母)。
A.无色酚酞溶液
B.Cu(OH)2
C.AgNO3溶液
18.(2022•陕西)如图所示,稀硫酸能与相连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2)写出稀硫酸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X可用作钾肥,其化学式为 。
一十一.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9.(2021•陕西)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填序号)。
一十二.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0.(2020•陕西)小亮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向B中加入Na2CO3溶液时,有气泡产生,向C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请回答:
(1)A、B、C中,溶液一定不是红色的是 。
(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确定D中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
①Na2SO4
②AgNO3
③HCl
一十三.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21.(2018•陕西)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
22.(2020•陕西)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 。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 。
一十四.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2小题)
23.(2020•陕西)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乙烯的微观示意图。
(1)D的化学式是 。
(2)如图所示物质中,无机化合物有 种。
(3)乙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参加反应的A、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24.(2022•陕西)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安全返回地球。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O2和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原因是 。
一十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25.(2022•陕西)化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防疫关键环节中的灭菌与消毒。
(1)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携带方便,使用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
(2)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日常消杀也是必需的防疫措施。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Cl2+2NaClO2═2Cl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一十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共1小题)
26.(2021•陕西)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
(1)发射探测器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嫦娥五号的登月着陆器使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为 。
(3)月球岩石中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TiO3,其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一十七.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共1小题)
27.(2019•陕西)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里程。描写了太阳在因老化形成“氦闪”而将毁灭地球的情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
(1)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当地球即将撞向木星时,木星表面的氢气与地球表面的大气混合,救援人员利用点燃混合气体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地球推离木星,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一十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28.(2021•陕西)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15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
(1)“石榴花”形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会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钢的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
(2)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的全运会吉祥物灵动可爱、充满活力。吉祥物的制作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
(3)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将会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是美食之一,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 。
(4)全运村的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NH4)2SO4
②KNO3
③Ca(H2PO4)2
29.(2021•陕西)汽车、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1)汽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都可用作车用燃料,其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
(2)轻量级汽车应用较多的材料是镁合金、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塑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制造地铁、高铁轨道的材料常用锰钢。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要验证Zn、Mn、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三种金属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写出Fe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还可以选择MnCl2溶液、FeCl2溶液和 进行实验。
一十九.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1小题)
30.(2020•陕西)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蓬拢夜话》中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于石洼中,酝酿成汤,闻数百步”。
(1)“汤”即酒,用花果酿酒的过程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闻数百步”的原因: 。
(3)某些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2,有治疗恶性贫血的作用。此外,适当的补充 元素,也可治疗贫血。
(4)打开啤酒瓶时,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产生泡沫。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二十.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2小题)
31.(2021•陕西)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在陕西隆重举行。
(1)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是国内首个5G全覆盖的智慧场馆。生产5G芯片的主要原料是氮化镓,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制取氮化镓的原理是:2Ga+2X2GaN+3H2,则X为 。
(2)陕西的“洛川苹果”“蒲城酥梨”“城固蜜桔”等水果甘甜可口、美味多汁,它们都含有丰富的水、糖类和 ,可为运动员们提供营养佐餐。
32.(2022•陕西)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只写一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共2小题)
1.(2020•陕西)同学们利用Fe、稀硫酸、CuO制取单质铜,设计了两种不同方案。
方案一:CuOCuSO4Cu
方案二:FeH2Cu
(1)两种方案中,方案 一 更加安全节能。
(2)写出两种方案中任意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或H2+CuOCu+H2O 。
(3)实际操作时,步骤②需加入过量Fe粉,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铁粉 。
【解答】解:(1)方案二中,需要加热,耗能,加热时,如果装置中有氢气,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方案一更加安全节能。
故填:一。
(2)两种方案中的置换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热时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H2+CuOCu+H2O。
故填: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或H2+CuOCu+H2O。
(3)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
故填:除去过量的铁粉。
2.(2019•陕西)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 A (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 AgNO3 (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解答】解:(1)方案一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B.测定过程中,会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盐酸未过量时pH>7,恰好完全反应时pH=7,过量时pH<7,如果测定的pH<7,说明盐酸过量;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A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故填:A。
(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故填: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4)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AgNO3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是因为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根据沉淀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及其质量分数。
故填:AgNO3。
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3.(2021•陕西)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石油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解答】解:(1)碳达峰,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故填:石油;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故填:光合;
(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因乘车而消耗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故选:C。
三.电解水实验(共1小题)
4.(2021•陕西)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净化水时,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过滤 。
(2)用井水洗衣时,当井水与肥皂粉混合搅拌后,发现泡沫很少,说明此井水为 硬水 (填“软水”或“硬水”)。
(3)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解答】解:(1)过滤能将固液分开,净化水时,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常用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用井水洗衣时,当井水与肥皂粉混合搅拌后,发现泡沫很少,说明此井水为硬水。
(3)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故答案为:(1)过滤;
(2)硬水;
(3)2H2O2H2↑+O2↑。
四.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共1小题)
5.(2021•陕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最常使用的消毒剂是医用酒精。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 水(或H2O) 。
(2)我国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其化学式为 Al(OH)3 。
(3)临床医学证明,地塞米松(化学式为C22H29FO5)能减少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地塞米松由 4(或四) 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中数字“5”的含义是 1个地塞米松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
【解答】解:(1)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溶剂是水;
(2)氢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氢氧根显﹣1价,化学式为Al(OH)3;
(3)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中数字“5”的含义是1个地塞米松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1)水(或H2O);
(2)Al(OH)3;
(3)4(或四);1个地塞米松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共2小题)
6.(2019•陕西)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15g 。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丙=丁>乙>甲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解答】解:(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2.5g﹣1g=1.5g晶体,所以蒸发前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由图丙丁可知,蒸发10g水,析出1.5g固体,可知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3)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丁>乙>甲。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填:(1)不饱和;(2)15g; (3)丙=丁>乙>甲;(4)增大,
7.(2021•陕西)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1)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187.6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10 。
(2)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60℃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13 g NaNO3固体。
【解答】解:(1)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最多能溶解87.6g,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7.6g+100g=187.6g。
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则加入的硝酸钠能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0g:100g=9:10。
(2)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含义是8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钠149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249g;溶液质量变为224g,则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为224g﹣100g=124g;6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则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60℃,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00g×50%=100g,5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13g,则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113g﹣100g=13g硝酸钠固体。
故答案为:
(1)187.6;9:10;
(2)60℃;
(3)13。
六.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共2小题)
8.(2018•陕西)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温度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100%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93.5 。
【解答】解:(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100%;
(3)80℃降温到60℃,析出硝酸钾质量59g,所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为100g,90℃降到80℃时,应该析出33g,所以90℃时的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降温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
=
x=28.7g,
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28.7g+10g+45.8g=93.5g。
故答案为:(1)温度;
(2)×100%;
(3)93.5。
9.(2021•陕西)在学习溶液的知识时,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
第一组:室温下,向高锰酸钾和碘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观察溶解情况并记录如表。
溶剂溶质
10mL水
10mL汽油
高锰酸钾(1~2粒)
全部溶解
几乎不溶解
碘(1~2粒)
几乎不溶解
全部溶解
第二组:60℃时,将一定量甲固体加入水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1)由第一组实验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或溶剂种类) (写一条即可)。
(2)由第二组实验可知,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3)若甲固体的溶解度在20℃时为ag,60℃时为bg,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b (用a、b表示)。
(4)下列对第二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①③中溶液可能都是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一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
C.t一定等于60
【解答】解:(1)室温下,向高锰酸钾和碘中分别加入水和汽油,高锰酸钾在水中全部溶解,在汽油中几乎不溶解,说明溶剂的种类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
高锰酸钾在水中全部溶解,碘几乎不溶解,说明溶质的种类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
(2)60℃时,甲固体的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升温至t℃时,析出的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若甲固体的溶解度在20℃时为ag,60℃时为bg,60℃时可能是甲的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m≤b。
(4)A、60℃时可能是甲的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60℃时可能是甲的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③中固体全部溶解,①③中溶液可能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溶液有甲固体析出,②中溶液一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不一定等于6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溶质种类(或溶剂种类);
(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a<m≤b;
(4)C。
七.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共3小题)
10.(2020•陕西)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0 g。
(2)t2℃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仍然饱和的是 甲 的溶液。
(3)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的饱和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 降温 结晶的方法。
(4)某温度下,为使图2试管中丙的固体溶解,可向烧杯中加入 B (填字母)。
A.NaOH固体
B.NH4NO3固体
C.NaCl固体
【解答】解:(1)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故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0g,故填;60;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t2℃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仍然饱和的是甲的溶液,故填: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从含有少量乙的甲的饱和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降温;
(4)某温度下,为使图2试管中丙的固体溶解,则需要降低温度,故可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因为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而导致溶液的温度降低,故填:B。
11.(2020•陕西)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 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 220 g。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 109 g。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如图2中的 a (填“a”或“b”)相似。
【解答】解:(1)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因为烧杯中有剩余固体;故答案为:饱和;
(2)乙中溶液的质量=120g+100g=220g;故答案为:220;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120g﹣11g=109g;故答案为:109;
(4)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如图2中的a相似,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a;
12.(2022•陕西)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1)50℃时,NaCl的溶解度是 37.0 g。
(2)如图是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则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 a (填“a”或“b”)。t℃时,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大于20℃
(3)20℃时,将m g 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据此分析,x= 4.6 ,m g 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105 g。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5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0g;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a;
t℃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质量也一定相同,故A说法正确;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t℃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说法正确;
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10℃<t<20℃,故C说法错误;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溶解36g,则10g水溶解3.6g,即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3.6g氯化钠,开始蒸发10g水,析出1g固体后溶液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属于饱和溶液蒸发会析出3.6g氯化钠,所以析出固体x=1g+3.6g=4.6g;饱和溶液中含有9g固体,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设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质量是x则:解得x=25g,所以一份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溶剂质量是:25g+10g=35g,所以m g NaCl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为:35g×3=105g。
故答案为:(1)37.0;
(2)a;C;
(3)4.6;105。
八.金属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3.(2020•陕西)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纯铜片 。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的反应为:4FeS2+11O28X+2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SO2 。
【解答】解:(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8X分子中含有8个硫原子和1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
(1)纯铜片;
(2)Zn+H2SO4═ZnSO4+H2↑;
(3)SO2。
14.(2019•陕西)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
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2Ag+Cu(NO3)2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a g。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硝酸亚铁 。
【解答】解:(1)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
故答案为:(1)Cu+2AgNO3=2Ag+Cu(NO3)2;
(2)a;
(3)硝酸亚铁或Fe(NO3)2。
九.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共2小题)
15.(2021•陕西)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稳定 。
(2)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 > (填“>”或“<”)铜。
【解答】解:(1)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锡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锡>H>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锡>铜。
故答案为:
(1)稳定;
(2)Fe+CuSO4═FeSO4+Cu;
(3)>。
16.(2022•陕西)白铜是铜、镍(Ni)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 弱 (填“强”或“弱”)。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NiSO4+H2↑。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如图中,固体A是 Cu或铜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或Zn+NiSO4═Ni+ZnSO4 (只写一个)。
(3)要验证Ni、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填字母)。
A.Ni、Zn、Cu、稀盐酸
B.Ni、Cu、ZnSO4溶液
C.Zn、Cu、NiSO4溶液
D.Ni、ZnSO4溶液、CuSO4溶液
【解答】解:(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Zn>Ni,即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故答案为: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排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因此固体A为铜;Ni+H2SO4═NiSO4+H2↑,硫酸过量,因此滤液B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镍,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锌比镍活泼,可以将镍置换出来,锌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化学方程式为:Zn+NiSO4═Ni+ZnSO4;故答案为:Cu或铜;Zn+H2SO4═ZnSO4+H2↑或Zn+NiSO4═Ni+ZnSO4;
(3)A、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比镍快,说明锌比镍活泼,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镍>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镍、铜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说明锌最活泼,不能比较镍和铜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锌能和硫酸镍反应,说明锌比镍活泼,铜不能和硫酸镍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镍>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镍不能和硫酸锌反应,说明锌比镍活泼,镍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镍比铜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一十.酸的化学性质(共2小题)
17.(2021•陕西)井穴板是实验室常用的微型实验仪器。学习小组同学用其进行以下实验验证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在井穴板的井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下列物质,然后依次加入适量稀盐酸。
(1)③号井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
(2)写出以上实验中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gO+2HCl═MgCl2+H2O(或NaOH+HCl═NaCl+H2O或K2CO3+2HCl═2KCl+H2O+CO2↑) (写一个即可)。
(3)某同学在⑤号井穴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想检验稀盐酸是否过量,可加入的试剂是 B (填字母)。
A.无色酚酞溶液
B.Cu(OH)2
C.AgNO3溶液
【解答】解:(1)③号井穴中是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现象是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故答案为: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2)实验中氧化镁和稀盐酸生成了水和氯化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氯化钠和水、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或NaOH+HCl═NaCl+H2O或K2CO3+2HCl═2KCl+H2O+CO2↑)故答案为:MgO+2HCl═MgCl2+H2O(或NaOH+HCl═NaCl+H2O或K2CO3+2HCl═2KCl+H2O+CO2↑)
(3)A、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所以A不能检验稀盐酸过量;
B、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现象为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B可能检验稀盐酸过量;
C、AgNO3与⑤号井穴中生成的氯化钾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稀盐酸过量;
故答案为:B。
18.(2022•陕西)如图所示,稀硫酸能与相连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2)写出稀硫酸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3)若X可用作钾肥,其化学式为 K2CO3 。
【解答】解:(1)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2)稀硫酸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3)若X可用作钾肥,说明X是含有钾元素的碳酸盐,即X是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2CO3。
故答案为:K2CO3。
一十一.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9.(2021•陕西)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Ba(OH)2或Ca(OH)2 (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②③ (填序号)。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2)A中有碳酸钠生成,打开弹簧夹,此时X进入A中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钠可与钡离子或者钙离子生成碳酸钡或者碳酸钙沉淀,同时X为碱,则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X可以是氢氧化钡,也可以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Ba(OH)2或Ca(OH)2。
(3)①pH>7,此时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无法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②中加入氯化钙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此时pH>7,说明显碱性是存在氢氧化钠,因此②证明含有氢氧化钠;
③此时溶液pH>7,加入碳酸钾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过滤,碳酸钠已经全部反应,氯化钙显中性,证明含有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②③。
一十二.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20.(2020•陕西)小亮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向B中加入Na2CO3溶液时,有气泡产生,向C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请回答:
(1)A、B、C中,溶液一定不是红色的是 B 。
(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BaCl2+Na2CO3═BaCO3↓+2NaCl 。
(3)为确定D中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① (填序号)。
①Na2SO4
②AgNO3
③HCl
【解答】解:(1)向B中加入Na2CO3溶液时,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则B溶液一定不是红色。
(2)产生白色沉淀,即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3)向C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碳酸钠溶液一定没有剩余,氯化钡可能有剩余,氯化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可选用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氯化钡均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均不能选用。
故答案为:
(1)B;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①。
一十三.物质的鉴别、推断(共2小题)
21.(2018•陕西)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物理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硝酸钠 。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 。
【解答】解:(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故答案为:物理;
(2)白色粉末加足量水生成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在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氯化钾,硝酸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答案为:①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硝酸钠;③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
22.(2020•陕西)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 Ca(OH)2或Ba(OH)2 。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解答】解:(1)Y会与硫酸、二氧化碳反应,所以Y是碱,X会与硝酸钡、硫酸反应,说明X是碳酸盐,X、Y会发生反应,所以X可以是碳酸钠,Y可以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为:Ca(OH)2或Ba(OH)2;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1)2NaOH+H2SO4=Na2SO4+2H2O;
(2)Ca(OH)2或Ba(OH)2;
(3)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十四.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共2小题)
23.(2020•陕西)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利用二氧化碳生产乙烯的微观示意图。
(1)D的化学式是 H2O 。
(2)如图所示物质中,无机化合物有 两 种。
(3)乙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
(4)参加反应的A、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
【解答】解:由利用二氧化碳生产乙烯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6H2C2H4+4H2O。
(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D的化学式是H2O。
(2)如图所示物质中,无机化合物有CO2、H2O两种。
(3)乙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
(4)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A、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
故答案为:(1)H2O;
(2)两;
(3)6:1;
(4)1:3。
24.(2022•陕西)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安全返回地球。空间站内利用物质的转化使O2和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1)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
(2)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原因是 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 。
【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故答案为:2H2O2H2↑+O2↑。
(2)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原因是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
故答案为: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
一十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25.(2022•陕西)化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防疫关键环节中的灭菌与消毒。
(1)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携带方便,使用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 。
(2)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4 。
(3)日常消杀也是必需的防疫措施。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Cl2+2NaClO2═2ClO2+2X,则X的化学式为 NaCl 。
【解答】解:(1)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携带方便,使用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免洗手凝胶消毒剂含有酒精,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的气味。
(2)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1)=6:1:4。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
(1)运动;
(2)6:1:4;
(3)NaCl。
一十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共1小题)
26.(2021•陕西)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
(1)发射探测器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嫦娥五号的登月着陆器使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为 18 。
(3)月球岩石中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TiO3,其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2)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3=2+8+x+5,x=18;故填:18;
(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钛元素显+4价,设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m,则:
m+(+4)+(﹣2)×3=0,m=+2
故填:+2。
一十七.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共1小题)
27.(2019•陕西)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里程。描写了太阳在因老化形成“氦闪”而将毁灭地球的情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
(1)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当地球即将撞向木星时,木星表面的氢气与地球表面的大气混合,救援人员利用点燃混合气体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地球推离木星,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解答】解:(1)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
(1);
(2)2H2+O22H2O。
一十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2小题)
28.(2021•陕西)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15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
(1)“石榴花”形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会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钢的硬度比纯铁 大 (填“大”或“小”)。
(2)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的全运会吉祥物灵动可爱、充满活力。吉祥物的制作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合成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
(3)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将会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是美食之一,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 糖类 。
(4)全运村的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② (填序号)。
①(NH4)2SO4
②KNO3
③Ca(H2PO4)2
【解答】解:(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钢是一种铁合金,所以钢的硬度比纯铁大;故填:大;
(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故填:合成;
(3)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糖类;故填:糖类;
(4)①(NH4)2SO4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②KNO3中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③Ca(H2PO4)2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②。
29.(2021•陕西)汽车、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1)汽油、天然气、甲醇、氢气等都可用作车用燃料,其中最理想的燃料是 氢气(或H2) 。
(2)轻量级汽车应用较多的材料是镁合金、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塑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3)制造地铁、高铁轨道的材料常用锰钢。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要验证Zn、Mn、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三种金属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写出Fe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还可以选择MnCl2溶液、FeCl2溶液和 锌片 进行实验。
【解答】解:(1)汽油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生成烟尘和有害气体;天然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醇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因此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答案为:氢气(或H2);
(2)镁合金和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塑料;
(3)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锌比铁活泼,因此要验证Zn、Mn、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MnCl2溶液、FeCl2溶液和锌片进行实验;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锌片。
一十九.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1小题)
30.(2020•陕西)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蓬拢夜话》中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于石洼中,酝酿成汤,闻数百步”。
(1)“汤”即酒,用花果酿酒的过程是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闻数百步”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
(3)某些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2,有治疗恶性贫血的作用。此外,适当的补充 铁(或Fe) 元素,也可治疗贫血。
(4)打开啤酒瓶时,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产生泡沫。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是 C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解答】解:(1)花果酿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酒的香味在数百步都能闻到,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3)适当的补充铁元素,可治疗贫血;故填:铁(或Fe);
(4)打开啤酒瓶时,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产生泡沫。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填:C。
二十.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2小题)
31.(2021•陕西)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在陕西隆重举行。
(1)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是国内首个5G全覆盖的智慧场馆。生产5G芯片的主要原料是氮化镓,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1 。制取氮化镓的原理是:2Ga+2X2GaN+3H2,则X为 NH3 。
(2)陕西的“洛川苹果”“蒲城酥梨”“城固蜜桔”等水果甘甜可口、美味多汁,它们都含有丰富的水、糖类和 维生素 ,可为运动员们提供营养佐餐。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NH3;故答案为:31;NH3;
(2)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因此应填维生素;故答案为:维生素。
32.(2022•陕西)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 碳(或C) 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糖类 。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制备原料来源广) (只写一点)。
【解答】解:(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答案为:碳(或C);
(2)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有机营养素中的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氯化镓(GaCl3)中,氯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答案为:+3;
(4)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故答案为: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制备原料来源广)。
山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的H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解答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解答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火山喷发,【关注生产实际】,【关注生活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各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