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03 教学课件_芣苢(第1课时)2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239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ppt课件
展开《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160;《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105,又分《小雅》31和《大雅》74;《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芣苢(fú 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采摘芣苢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1、采采:采而又采。 2、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3、有:取也。 4、掇(duō):拾取。 5、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6、袺(jié):用衣襟兜东西。 7、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车前子儿呀鲜艳动人,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
薄言:含有劝勉的语气。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翻译:车前子儿鲜艳动人,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翻译:车前子儿摇曳生姿,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芊莒>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释为”采而又采”,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还有观点指出采采当为作形容词用。如东晋陶潜《荣木》诗:采采荣木,结根于兹。“南朝谢灵运《缓歌行》:“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这两首诗中的采采“都是文彩、光彩的意思。芣苢“全诗“采采共出现六次,是一再赞美芣苢种子(果实)外壳的光彩注目,逗人喜爱,因而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 一边动手采摘。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意:诗歌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芣苢》今译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双声和叠韵,节奏舒卷徐缓,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灵活多样,具体准确,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重章叠句,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芣苢》描写了周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展现出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试结合诗歌说说“乐”从何来。
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语文6.1 芣苢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6.1 芣苢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诗经》,常识回顾,写作背景,题目解读,初读诗歌理清层次,精读诗句把握内容,第一章,采摘前的喜悦图,第二章,采摘时的竞技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2诗经“六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6.1 芣苢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1 芣苢教学ppt课件,共19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