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1 芣苢教学课件ppt
展开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3.理解诗歌,感受古人的劳作场景,体会劳动之美。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图文展示·关于《诗经》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妇女采集车前子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 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
芣苢 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
听朗读,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写出发去采摘芣苢的样子。第二章:描写开始采摘芣苢时的样子:搬、捋。第三章:写采摘的芣苢越来越多的情景:袺、襭。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 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2.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3.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1.重章叠句 《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采芣苢,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6《芣苢》课件—高一上学期语文统编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示范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品介绍,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阅读链接,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内容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备课课件ppt,共57页。
语文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精品ppt课件,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