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教科版)高考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六章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展开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 | 操作要领 |
碰撞前:p=m1v1+m2v2 碰撞后:p′=m1v1′+m2v2′ 图1 | 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球的质量 安装: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沿水平方向 起点: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测距离:用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替代速度,用刻度尺量出O到所找圆心的距离 |
二、数据处理
1.碰撞找点: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标出碰撞前、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1所示。
2.验证: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三、注意事项
1.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即m入>m被碰。
3.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四、误差分析
1.主要来源于质量m1、m2的测量。
2.小球落点的确定。
3.小球水平位移的测量。
类型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如图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2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将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答案 (1)C (2)ADE (3)m1·OM+m2·ON=m1·OP
解析 (1)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H=gt2知t=,即小球的下落时间一定,则初速度v=可用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表示,即碰撞前后的速度可用水平射程来表示,选项C正确。
(2)本实验要验证的是m1·OM+m2·ON=m1·OP,因此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以及它们的水平射程OM和ON,而要确定水平射程,应先分别确定两个小球落地的平均落点,没有必要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和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故应完成的步骤是A、D、E。
(3)若动量守恒,应有m1v1+m2v2=m1v0(v0是m1单独下落离开轨道时的速度,v1、v2是两球碰后m1、m2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又v=,则有m1·+m2·=m1·,即m1·OM+m2·ON=m1·OP。
【例2】 (2021·广东惠州调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正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装置如图3(a)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块以平衡摩擦力。
图3
(1)若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并测得相邻两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点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包括橡皮泥)的质量m1=0.4 kg,小车B的质量m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kg·m·s-1,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kg·m·s-1。(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解析 (1)根据题述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正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可知碰撞后整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碰撞前小车A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BC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DE段来计算小车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02 s,用BC段求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为v0= m/s=1.050 m/s,用DE段求小车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v= m/s=0.695 m/s,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p1=m1v0=0.4×1.050 kg·m·s-1=0.420 kg·m·s-1,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大小为p2=(m1+m2)v=(0.4+0.2)×0.695 kg·m·s-1=0.417 kg·m·s-1。
类型二 实验拓展创新
【真题示例3】 (2020·全国卷Ⅰ)某同学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
图4
(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
(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
(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_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是:d=1.000 cm,m1=1.50×10-2 kg,m2=0.400 kg,Δt1=3.900×10-2 s,Δt2=1.270×10-2 s,t12=1.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________N·s,Δp=________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7)定义δ=×100%,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大约相等 (5)m1gt12 m2 (6)0.221 0.212 (7)4
解析 (1)当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在导轨上做匀速运动,所以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相等。
(5)根据冲量的定义可得I=m1gt12;根据动量改变量的定义可得Δp=m2-m2=m2。
(6)代入数据得I=m1gt12=1.50×10-2×9.80×1.50 N·s≈0.221 N·s;Δp=m2=0.400×1.000×10-2×kg·m/s≈0.212 kg·m/s。
(7)根据定义可得
δ=×100%≈4%。
❶实验原理的创新: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定理。
❷实验数据处理创新:通过δ=×100%求实验误差。
1.某物理兴趣小组采用图5甲所示气垫导轨装置,来验证滑块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图5
(1)用天平测得滑块A、B(均包括挡光片)的质量分别为m1、m2,用游标卡尺测得挡光片的宽度均为d。某次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d=________mm。
(2)充气后,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旋钮,导轨左侧放一个滑块并向右轻推一下,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挡光时间分别为0.04 s、0.03 s,则应使导轨右端________(填“调高”或“调低”),直至滑块在导轨上运动,通过两个光电门时________,说明气垫导轨已经调节水平。
(3)滑块B放在两个光电门之间,将滑块A向左挤压导轨架上的弹簧后再释放,滑块A一直向右运动,与光电门1相连的计时器的示数只有一个,为t1,与光电门2相连的计时器的示数有两个,先后为t2、t3。
(4)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表达式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成立,说明滑块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若表达式________(仅用t1、t2和t3表示)成立,说明滑块A、B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
答案 (1)5.25 (2)调高 时间相等 (4)=+ +=
解析 (1)由题意知,游标卡尺读数d=5 mm+0.05×5 mm=5.25 mm。
(2)同一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由v=知,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减少,说明在加速,导轨右端应调高一点,直至两个计时器显示的时间相等,即说明滑块做匀速运动,导轨已调成水平。
(4)滑块A碰前速度v=,碰后速度v1=,滑块B碰后速度v2=,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表达式m1v=m1v1+m2v2,即=+成立,说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若表达式m1v2=m1v+m2v,即=+成立,联立解得+=,说明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和动量均守恒。
2.(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2019年9月,我国成功完成了76 km/h高速下列车实车对撞试验,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被动安全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某学习小组受此启发,设计了如下的碰撞实验,探究其中的能量损耗问题,实验装置如图6甲所示。
该小组准备了质量分别为0.20 kg、0.20 kg、0.40 kg的滑块A、B、C,滑块A右侧带有自动锁扣,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C左侧均带有自动锁扣,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f=50 Hz。
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A、B两个滑块,启动打点计时器,使滑块A以某一速度与静止的滑块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的数据如图乙所示;用滑块C替代滑块B,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纸带数据如图丙所示。
(1)根据纸带记录的数据,滑块A与B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__________J,滑块A与C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_____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被碰物体质量增大,系统损失的动能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6
答案 (1)0.45 0.60 (2)增大
解析 (1)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f=50 Hz,周期T==0.02 s,由题图乙可知,碰撞前滑块A的速度为vA=×10-2 m/s=3.0 m/s,A与B碰撞并粘合在一起后速度为vAB=×10-2 m/s=1.5 m/s。碰撞前滑块A的动能EkA=mAv=×0.20×3.02 J=0.90 J,碰撞后滑块A、B的总动能EkAB=(mA+mB)v=×(0.20+0.20)×1.52 J=0.45 J,A与B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k1=EkA-EkAB=0.90 J-0.45 J=0.45 J。由题图丙可知,A与C碰撞并粘合在一起后速度为vAC=×10-2 m/s=1.0 m/s。碰撞后滑块A、C的总动能EkAC=(mA+mC)v=×(0.20+0.40)×1.02 J=0.30 J,A与C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k2=EkA-EkAC=0.90 J-0.30 J=0.60 J。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被碰物体质量增大,系统损失的动能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