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题
展开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2章 2.4二氧化碳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小明在“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中,发现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在探究“为什么烧杯内壁被熏黑?”的问题时,下列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继续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仅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B.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制冷剂
C. 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
D.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 测量窖内的温度 C.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测量窖内的氮气含量
4.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 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
D.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5.下列对干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干冰是二氧化碳加压冷却条件下变成的固体
B. 干冰是水在0℃以下变成的固体
C.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D. 干冰升华变为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6.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开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a、b分别是什么气体( )
A. a是氢气,b是二氧化碳 B. 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C. a是空气,b是二氧化碳 D. 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
7.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气体
D. 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8.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是( )
A. CO2不支持燃烧
B.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
C.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中
D. 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平的天平的两托盘上,倒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一侧会下沉
9.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可用来( )
A. 制汽水 B. 人工降雨 C. 作温室肥料 D. 灭火
10.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A.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C.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的二氧化碳
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增大压强,可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
C. 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D. 二氧化碳不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13.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 白雾是因为( )
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14.有a、b、c、d四支容积相同且密封的试管,分别充满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四种气体,将它们分别倒立于装有水的水槽中,同时拔开胶塞,试管内水位会上升的是( )
A. 充满H2 B. 充满CO2的试管 C. 充满N2的试管 D. 充满CO的试管
二、填空题(共6题;共13分)
15.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6.如图所示,把细木条作为横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分别将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封口后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细木条保持水平。然后分别在图A、B位置剪了一个同样长的缺口,(假设气球不缩小,保持原来的形状)试问:
(1)最终细木条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如不平衡,哪一端下倾?________。
(2)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_。
17.干涸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存在着________, 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先用烛火做灯火实验,如果烛火在其中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________。
18.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有害。表中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 对人体的影响 |
1 |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
4~5 | 使人感到气喘、头昏、眩晕 |
10 | 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
(1)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有害,其原因是________。
(2)通过表格,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写出一点)________。
19.资料1:消防员告诫人们:住房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脸部,尽量靠近地面撤离火源。
资料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靠近地面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会更大。
这两者有矛盾吗?难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轻?
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某同学设计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桌面上固定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其点燃,用以模拟正在燃烧的物质,用大烧杯模拟小房间。当用烧杯扣住蜡烛后,不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了,随后低的蜡烛才熄灭。结论: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气________(选填“重”或“轻”),这是因为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________比空气高的缘故。
20.室温下,将干冰放在密封盒内,密封盒会炸开。若将装有干冰的密封盒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密封盒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炸开。(已知:二氧化碳的沸点为-57℃;冰箱冷冻室温度为-15℃)
三、解答题(共1题;共10分)
21.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内充有二氧化碳(CO2)气体,蓝色气球内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明同学收集好一集气瓶CO2气体,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起来了,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重新上浮,十分有趣。
(1)请你判断一下,哪一只气球浮起来了?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会浮起来吗?请说出理由。
(2)小亮同学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也拿出两只气球分别充入CO2和空气做实验,可是两只气球都没有上浮,你认为他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
22.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首先进行猜想,然后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查找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探寻事实的真相。
【解答】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继续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即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解答】A.二氧化碳用来灭火,使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作制冷剂,只利用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的物理性质, 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利用的二氧化碳易溶与水的物理性质和与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植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人一旦进入二氧化碳过多而氧气不足的环境中,会因缺氧很快昏迷,发生危险。一般情况下,只要油灯能够正常燃烧,就足以说明地窖里氧气充足,二氧化碳的量不是太多,对人是安全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雪花状固体,这就是干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因而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干冰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是二氧化碳加压冷却条件下变成的固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与水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可用作制冷剂,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变为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气球的状态变化,分析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进而对气球内的气体和倒入气体的密度大小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倒入气体b后,气球浮起来,说明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即F浮力>G;
ρbgV排>ρagV;
解得:ρb>ρa。
A.如果气球内装有氢气,那么它根本不能静置在烧杯内,故A错误;
B.氧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即ρb<ρa , 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即ρb>ρa , 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氧气,即ρb<ρa , 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解答】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 D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现象包含的物质性质,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A.CO】A.CO2不支持燃烧,与它的密度大小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与它的密度大小无关,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中,与它的密度大小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平的天平的两托盘上,烧杯内空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根据m=ρV可知,倒入二氧化碳的烧杯重力大于倒入空气的烧杯重力,因此倒入二氧化碳的一边会下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干冰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时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水珠连接形成 云,从而为人工降雨创造条件,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空气中后,会从空气中迅速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其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故A正确;
B.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且透明,故C错误;
D.白色的雾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是干冰变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增大压强,可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通常把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能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 B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化学变化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解答】A、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在叶绿素和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生成酸,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即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 C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制造舞台云雾等,因此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因此看到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是错误的,因为二氧化碳与氧气不反应;干冰气化时放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不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干冰气化时,使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不是放出大量的水蒸气.
【解答】A、干冰气化时,使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不是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故选项错误;
B、干冰气化时放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不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故选项错误;
C、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因此看到云雾缭绕的幻境,故选项正确;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是错误的,因为二氧化碳与氧气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来分析
【解答】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水不能进入试管或进入很少;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试管内气体减少,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进入试管;
故选B
二、填空题
15.【答案】 (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旋紧瓶盖后,用力振荡,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速度;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塑料瓶被压瘪;
(4)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1)仪器A的名称:烧杯。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6.【答案】 (1)不能,左端下倾
(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右端B缺口二氧化碳逸散的速度更快
【解析】【分析】左端的缺口在气球的上方,右端的缺口在气球的下方;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气球从上方溢出的速度明显小于从下方溢出的速度,从而导致左端气球的重力大于右端,天平的左端下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最终细木条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左端二氧化碳的溢出速度小于右端,所以左端气球的重力大于右端,所以左端下倾;
(2)木条左端下倾的原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右端B缺口二氧化碳逸散的速度更快。
17.【答案】 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太低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存在着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做灯火实验时,如果烛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太高,氧气的浓度太低。
18.【答案】 (1)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含量较大时使人窒息
(2)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人体呼吸需要氧气,而不需要二氧化碳气体;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过度,那么会使人体缺氧窒息;
(2)冬天,由于室外空气温度很低,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我们通常很少开窗通风。这就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使我们感到头昏眼花,因此应该适量通风换气才好。
【解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有害,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含量较大时使人窒息。
(2)通过表格,我获得的启示为: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
19.【答案】 轻;温度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而密度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轻,这是因为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温度比空气高的缘故。
20.【答案】 会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物质的温度在沸点以上为气态,在沸点和熔点之间为液态,在熔点以下为固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5℃,远远高于二氧化碳的沸点-57℃,此时二氧化碳会迅速升华为气体,体积膨胀几百倍,从而因此密封盒炸开。
三、解答题
21.【答案】 (1)充空气的蓝球浮起来。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另一只气球不会上浮。因外界二氧化碳的密度与气球内二氧化碳密度相同。
(2)倾倒的二氧化碳没有沿杯壁迅速倒下,或直接在瓶口上方倾倒,或倾倒速度慢,或装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没有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分析】运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解答
【解答】(1)只有F浮>G时,气球才会上浮.由于F浮=ρCO2gV排 , G=mg=ρVg.由于红球内充的是二氧化碳,由于气球是有质量的,则得F浮≤G,所以红球不会上浮;由于蓝球内充的是空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如果气球质量忽略不计,则的F浮>G,所以蓝球会上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充满空气的蓝色气球会浮起来;如果继续向其中倾倒CO2 , 另一只气球仍不会浮起来;因为红色气球中的CO2与倾倒的CO2是相同的,所以不会浮起来.
(2)能上浮是不能满足有F浮>G,即烧杯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过低,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低的原因可能是倾倒的二氧化碳没有沿杯壁迅速倒下,或直接在瓶口上方倾倒,或倾倒速度慢,或装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倾倒的二氧化碳没有沿杯壁迅速倒下,或直接在瓶口上方倾倒,或倾倒速度慢,或装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没有二氧化碳气体.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为了使加入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充分溶解,需要进行反复振荡;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解答】(1)指出仪器A的名称烧杯;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空气的存在 课时练习,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