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暑假巩固练习4 基因的本质
展开
例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会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小鼠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2.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检测到15N、35S的结构为( )
A.子代噬菌体的外壳 B.子代噬菌体的DNA
C.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 D.不存在
3.下图是“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设计思路和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相同
C.该实验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D.TMV的遗传信息蕴含在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
4.酵母菌的DNA中碱基T约占32%,下列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复制后A约占32%
B.DNA中G约占18%
C.DNA中(A+G)/(T+C)=1
D.DNA中(A+T)/(G+C)=1
5.eccDNA是一类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与染色体结构相比,呈环状,较稳定,如图为eccD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B.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该DNA的骨架
D.该DNA分子5'端有游离的磷酸基团,3'端有羟基
6.假设T2噬菌体的DNA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0%。1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61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
B.噬菌体增殖的翻译过程在噬菌体的核糖体中进行
C.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复制和翻译的原料
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240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
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在DNA分子结构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D.相同基因在一个四分体中可以出现四个
8.研究人员将1个DNA双链均用14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1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之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结果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0 min
B.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
C.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
D.通过高温或利用解旋酶可以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
二、非选择题
9.为了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科学家格里菲思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下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的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______型细菌。
(2)图乙表示肺炎双球菌中的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首先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蛋白结合,双链中的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______________型细菌细胞内。
(3)用显微镜可以观察肺炎双球菌有无荚膜,在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也能区分菌体类型,据图甲可知,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______________。
(4)1944年,艾弗里将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S型细菌提取物,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加入到含有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条件 | 第一组未处理 | 第二组加蛋白酶 | 第三组加RNA酶 | 第四组加酯酶 | 第五组加DNA酶 |
培养基中的活菌类型 | R型+S型 |
|
|
|
|
设置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只有当其余四组培养基中的活菌类型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时,才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10.图甲表示遗传物质的相关组成,用14N培养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4N·DNA)作对照,用15N培养的大肠杆菌(DNA分子均为15N·DNA)作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离心的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___,E的基本单位有_______种,组成F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连接的。
(2)图乙中,亲代、I、II的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___(填“半保留”或“全保留”)复制,若将亲代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n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轻DNA(全不含15N)、中DNA(一条链含15N)、重DNA(全含15N)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在这些子代DNA中,含15N的链占全部子代DNA链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D
【解析】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根据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后,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
1.【答案】D
【解析】A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DNA,A、B错误;C.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D.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其次分布在线粒体,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A错误;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B错误;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也找不到15N,C错误;D.综上所述,不存在能够检测到15N、35S的结构,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水和苯酚能分离TMV的RNA和蛋白质,用TM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分别感染烟草,TMV的RNA能感染烟草,TMV的蛋白质外壳不能感染烟草,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因此,A.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故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A正确;B.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将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验证其作用,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B错误;C.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C正确;D.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TMV的遗传信息蕴含在遗传物质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则DNA复制后的A约占32%,A正确;B.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则A=T=32%,G=C=(1-2×32%)/2=18%,B正确;CD.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A+T)/(G+C)不一定等于1,C正确,D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A.此DNA分子是双链,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即A=T,C=G,因此双链DNA所含的嘌呤碱基数量等于嘧啶碱基数量,A正确;B.此DNA分子环状,脱氧核苷酸首尾相连,所以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正确;C.此DNA分子是双链,每个双链DNA分子中都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D.此DNA分子环状,脱氧核苷酸首尾相连,每一条单链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在3'端与5'端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该DNA分子5'端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3'端没有羟基,D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由于T2噬菌体的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为1000×2×20%=400个,胸腺嘧啶为(1000×2-400×2)÷2=600个。因此,A.因为噬菌体进行DNA复制所需的原料由细菌提供,且DNA的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2P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核糖体,噬菌体增殖的翻译过程在细菌的核糖体中进行,B错误;C.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复制和翻译的原料,噬菌体增殖需要的模板由噬菌体提供,C正确;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61-1)×600=360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A.一般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A错误;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不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B错误;C.在链状DNA分子结构中,位于5'端的磷酸基团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在环状DNA分子结构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C错误;D.四分体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可以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由于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已经复制完毕,故此时一个四分体中可以出现4个相同基因,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A.由于14N单链∶15N单链=1∶7,因为实际应该有两条14N链,总的单链数为16,所以可说明DNA复制了3次,因此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60÷3=20 min,A正确;B.由于DNA经过热变性后解开了双螺旋,变成单链,所以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只能判断DNA单链的标记情况,但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C.经过分析可知,DNA复制3次,有2个DNA是15N和14N,中带,有6个都是15N的DNA,重带,故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C正确;D.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氢键,D正确。故选B。
9.【答案】(1)R和S
(2)感受态R
(3)使用注射法,给小鼠注射两种细菌中的一种后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若小鼠存活说明注射的是R型菌,若小鼠死亡说明注射的是S型菌
(4)对照 第二、三、四组为R型+S型,第5组为R型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活体转化实验和离体转化实验,其中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使少量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该种转化因子为DNA。
(1)实验4中,加热后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会产生新的具有致病性的S型菌,故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R型菌和S型菌。
(2)分析题图可知,S型细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蛋白结合,双链中的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
(3)根据图甲可知,可以使用注射法,给小鼠注射两种细菌中的一种后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若小鼠存活说明注射的是R型菌,若小鼠死亡说明注射的是S型菌。
(4)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第一组将S型细菌提取物,不进行处理,加入到含有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作为对照组;酶具有专一性,要证明DNA是转化因子,应只有加入DNA酶的一组(第五组)不能转化,只有R型菌,对照组和加入蛋白酶RNA酶及酯酶的组(第二、三、四组),由于都存在DNA,都可以发生转化,即培养基中都有R型+S型细菌。
10.【答案】(1)含氮碱基 4 肽键
(2)全保留 2n-2 2 0 1/2n
【解析】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由题图甲分析可知,图中A是含氮碱基,B是脱氧核糖,C是磷酸,D是脱氧核苷酸,E是DNA,F是蛋白质,G是染色体。图乙中,Ⅰ中为全中,说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Ⅱ中一半为轻,一半为中,说明复制两次后一半DNA都是14N,另一半DNA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
(1)图中的A表示含氮碱基,参与组成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共有4种。根据分析可知,F是蛋白质,组成F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起来。
(2)由图乙可知,亲代全是重带,Ⅰ为中带(含有亲本的一条链15N),Ⅱ为中带和轻带,可推测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不是全保留复制。若将亲代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n次,产生子代DNA的数目为2n个,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中各含有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即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另外2n-2个大肠杆菌的DNA只有14N,即产生的子代DNA中,轻DNA(2n-2个全不含15N)、中DNA(2个,一条链含15N)、重DNA(0个,全含15N)。在这些子代DNA中,含15N的链(只有2条)与全部子代DNA链(2n×2条)的比值为1/2n。
生物(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之巩固练习4 基因的本质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生物(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之巩固练习4 基因的本质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一生物下学期暑假训练4基因的本质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生物下学期暑假训练4基因的本质含答案,共10页。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暑假巩固练习8 生物的遗传: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暑假巩固练习8 生物的遗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有人用一种螳螂做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