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第四节 光的干涉课后作业题
展开光的干涉
1.(多选)某同学按实验装置示意图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有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遮光筒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
解析:选ABC 干涉条纹是双缝发出的光叠加的结果,双缝后面的区域处处存在光,所以移动光屏或改变单缝与双缝间距,条纹仍然形成。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照到双缝上的光仍是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光源。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失去了产生干涉的条件。故A、B、C项正确,D项错误。
2.(多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明条纹
C.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的点形成明条纹
D.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选B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x=kλ,k=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x=(2k+1),k=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选项B、D正确。
3.(多选)(2020·四川棠湖中学高二检测)一竖立的肥皂液薄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关于在竖直放置的肥皂膜上产生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膜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B.用蓝光照射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比黄光照射时产生的条纹间距窄
C.干涉条纹间的明纹是由于两反射光叠加减弱产生的
D.薄膜上干涉条纹基本上是水平的
解析:选ABD 由于重力的作用,肥皂膜形成了上薄下厚的薄膜,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在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的叠加,故A正确;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由于蓝光波长短,所以蓝光条纹间距窄,故B正确;干涉条纹间的明纹是由于两反射光波叠加增强产生的,故C错误;薄膜的干涉是等厚干涉,同一条纹厚度相同,所以条纹是水平的,故D正确。
4.(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出现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明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正确的是( )
A.在O点出现红光的明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明条纹出现在P点的上方
C.在O点不出现蓝光的明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明条纹出现在P点的上方
解析:选AB 由于O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零,所以在O点出现各种单色光的亮条纹,在P点出现绿光的第一条明条纹,因为λ红>λ绿>λ蓝,所以红光条纹间距大于绿光条纹间距,绿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条纹间距,故红光的第一条明条纹出现在P点的上方,蓝光的第一条明条纹出现在P点的下方,A、B正确。
5.(多选)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明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明条纹,则( )
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
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
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
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
解析:选BD 从O到达某点可以经过M,也可以经过N,故无法比较从O到达某两点的路程差,A、C错误;b为中心亮条纹旁的第一条亮条纹,则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B正确;e为中心亮条纹旁的第二条亮条纹,则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D正确。
6.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B与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抵消
C.温度从t1升到t2的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
D.温度从t1升到t2的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
解析:选D 出现最亮时,是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叠加后加强,故A、B错误;温度从t1升到t2的过程中,亮度由最亮到最暗又变到最亮,由路程差(即薄膜厚度的2倍)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明条纹,知路程差减小λ,则A的高度增加,故C错误,D正确。
7.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中,若用λ1=5.0×10-7 m的光照射,屏上O为中央亮条纹,屏上A为第二级亮条纹所在处。若换用λ2=4.0×10-7 m 的光照射时,屏上O处是什么情况?屏上A处又是什么情况?
解析:屏上O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无论用何种光做实验,路程差都是0,所以O处仍为亮条纹。
设屏上A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Δx,因用λ1=5.0×10-7 m的光照射时,A处为第二级亮条纹,有Δx=2λ1,但对λ2=4.0×10-7 m的入射光来说:
Δx=2λ1=1×10-6 m=kλ2=k×4.0×10-7 m,
有k=2.5,即Δx为的奇数倍,所以A处为暗条纹,
则Δx=(2n+1)(n=0,±1,±2,±3,…),
解得n=2,而n=0时为一级暗条纹,所以A处为第三级暗条纹。
答案:O处为亮条纹 A处为第三级暗条纹
8.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l以及相邻两亮纹间距Δ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A.v= B.v=
C.v= D.v=
解析:选B 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Δx=λ,将d=v·Δt代入上式得Δx=λ,解得v=,选项B正确。
9.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方面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B中气体( )
A.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D.无法判断
解析:选A 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上O点的光程差发生变化,所以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A正确。
10.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若截去其上面的一大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
A.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B.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C.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
D.一片黑暗
解析:选B 薄膜干涉条纹可看作等厚线,题图中,厚度相同的空气薄膜应是以切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圆,故干涉条纹应是环形的条纹,又因是单色光照射,所以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11.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的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最小厚度。
解析:设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n==,即λ=。反射光干涉相消,那么增透膜最小厚度d=λ== m=1×10-7 m。
答案:1×10-7 m
12.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的距离d=0.1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 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距是3.8 cm,则氦氖激光器发出红光的波长λ是多少?假如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
解析:由Δx=λ,可以得出红光的波长λ=·Δx= m≈6.3× 10-7 m。
所以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的波长是6.3×10-7 m。
如果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激光器发出的红光在水中的波长设为λ′,由光的特点:光在传播过程中,介质发生变化,波长和波速发生改变,但频率不变。
可知=,而=n
则λ′== m≈4.7×10-7 m。
这时屏上条纹间距是
Δx′=·λ′= m≈2.8×10-2 m。
答案:6.3×10-7 m 2.8×10-2 m
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光的干涉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光的干涉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4光的干涉含答案doc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4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第四节 光的干涉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第四节 光的干涉课后练习题,共5页。
物理粤教版 (2019)第四节 光的干涉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粤教版 (2019)第四节 光的干涉达标测试,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