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3)学习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4)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装置,能够根据老师所给的仪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4)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通过学习根据现有仪器合理安排实验装置 、对实验过程的设计等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思考如何高效的完成实验等步骤的设计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实验用品准备
石灰石(或大理石)、纯碱、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集气瓶、锥形瓶(或平底烧瓶)、大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铁架台、铁夹、烧杯、弹簧夹、白色点滴板、小试管、镊子、微型试管、胶头滴管、
蜡烛、木条、火柴等。
教学流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完成基础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学习。
聆听
使学生了解本节内容
新课
展示本节课将用到实验器材的幻灯片:
与基础实验1相比,这节课我们用到了三种新的仪器--长颈漏斗、弹簧夹和白色点滴板。
依次介绍
长江漏斗与分液漏斗的区别
白色点滴板的优点
弹簧夹在氧气测定实验中的使用
下面请同学们检查本组实验仪器是否完全
除了第一组外,其他小组的实验仪器都少了一种。缺少的仪器杨老师现在还不能给你们。为什么呢?我们会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得到答案。
聆听,接受新知识
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分工,检查实验器材;汇报结果。
复习分液漏斗的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介绍新仪器-白色点滴板
每组都少给了一样仪器,看看哪组先得出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留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
室制
取二
氧化
碳气
体的
药品
选择
展示本节学习目标1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今天我们选择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它们分别是石灰石、碳酸钙以及我们家庭厨房中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硫酸。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报告单上的安排完成石灰石、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解释:
粉末状药品比块状药品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
纯度高的物质反应速度快;
2)完成比较石灰石、碳酸钙、纯碱碳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反应后是否有固体残留?
解释:
石灰石反应停止是否因为酸液被消耗完?如何验证?
碳素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微溶于水,固体析出,包裹在石灰石表面。使石灰石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
完成了第一项实验内容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从原料是否易得、反应速度是否适中、能否持续发生反应得到气体的角度,我们最终选择了什么勇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聆听,接受新知识
根据老师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仔细观察,比较石灰石、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回答问题:
共同点:都有气泡产生
不同点: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特别快,固体没有剩余。石灰石反应稍慢些,反应后液体浑浊,有颜色。
根据老师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分析后总结发言:
碳酸钠反应速度快,
石灰石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
碳酸钙开始时速度快有大量气泡产生,但底部有大量固体剩余,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思考、回答问题
实验验证
聆听,接受新知
知识回顾
使学生了解碳酸盐类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知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药品的原因。
练习镊子、药匙、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习观察实验
在观察药品是否有剩余的观察中使学生逐渐养成“量”的观点;
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注意“对照”思想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语言叙述的能力。
激发学生思考,知识拓展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体验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的实验要求。
保留稀盐酸和大理石,将碳酸钙和碳酸钠放回原处。
知识回顾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检验及验满
复习已经了解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确定
制取
二氧
化碳
的发
生装
置和
收集
装置
在我们的教材43页和44页出现了两种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
展示化学书P43---图2-15;P44--图2-17
请以这两种装置为参考,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完成本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连接
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实验情况,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有学生分不清铁架台和试管夹的区别
2、有小组想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末端导管位置错误。
鼓励学生勇敢些,完成实验连接动手操作。
整理本组实验器材
组1:没有双孔橡皮塞 组2:没有单孔橡皮塞
组3:没有大试管
组4:没有锥形瓶
组5:没有长颈漏斗 组6:没有铁架台
组内讨论实验装置
完成装置连接
小组展示:展示本组连接完毕的制取装置并说明理由。
只有单孔橡皮塞的小
组不能使用长颈漏斗;只有双孔橡皮塞
的小组必须使用长颈漏斗;大试管和锥形瓶的选择要配合橡皮塞的大小;
所以虽然看似可选择但是其实每组所呈现的制取装置是固定的。
继续练习导管、乳胶管、橡皮塞间的连接;学会调节长颈漏斗深入锥形瓶的高度。
学习使用弹簧夹
制取
气体
完成
二氧
化碳
的性
质实
验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2和3以及实验要求。
展示幻灯片对学生实验重点提示:
1)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掌握好验满的实验间隔(半分钟),火柴燃烧后的味道太刺鼻。
3)、澄清石灰水、石蕊等药品要提前装入小试管中,放到试管架上备用;
4)、蜡烛不宜点燃太早,若棉纱线太长使火焰太大则不易熄灭。
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实验情况,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小组分工
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单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中,有的同学没有塞紧橡皮塞导致液面一直下降
2)、使用大试管装置需要先加稀盐酸后塞橡皮塞,而长颈漏斗装置是先塞橡皮塞,固定好后再加入稀盐酸;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4)、紫色石蕊变红不明显
重点学习利用弹簧夹检验带长颈漏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由学生自己确定收集二氧化碳、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以及灭火实验的顺序。
增加学生的设计体验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结
评价不同小组的实验过程,对完成实验速度快,效果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对比完成实验的速度,评价小组不同的实验设计---两组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A B
学生发言:
A装置优点:简单,方便 。缺点:制气少,不能随时添加液体
B装置优点:可持续添加液体药品,制气多
缺点:锥形瓶容积大,排空气时间长;药品用量大,不能随时停止反应 。
对比,评价两种装置的优缺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
引发后面的问题讨论
问题
讨论
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有一组同学未等到实验结束就发现锥形瓶内不再有气泡产生。应如何操作从而完成实验?
答:1)添加稀盐酸
2)注水,将锥形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
升华、提高
再一次形成讨论和实验的氛围
课后
作业
分析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2、当我们将B装置中的止水夹夹上之后又什么现象出现?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原理,设计新的实验装置达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效果?
完成课后作业卷子。
踏实基础
拓展拔高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
反思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与探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金属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看、聆听,设置问题,任务驱动,任务驱动1,任务驱动2,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分析,教学课时,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