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宿》教案(共3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4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宿》教案(共3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4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宿》教案(共3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4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阅读,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3.古诗三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
3.板书课题:3.宿建德江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古诗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
(1) dé
宿建德江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德:
音序:D
偏旁:彳
结构:左右
书写指导:注意右边“十”字下边是方框内是两竖,“心”字上边还有一横。
组词:品德 德行
造句:他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思乡的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解读作者: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四十岁前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后到京城长安游历,一生不得志。诗中常流露出抑郁失意的伤感情绪。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1.品读题目
宿建德江
宿:住、过夜。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sù(宿舍)(住宿)
宿 xiǔ(一宿)(整宿)
xiù(星宿)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客:指作者自己
愁新: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漂泊的游客更添惆怅。
第一句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的意思是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同时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说成是客?
因为诗人身处异乡。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3)“客愁新”的原因是什么呢?
日暮
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2)第一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描写的是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侧面描写了诗人孤独、沧桑、凄凉的情景。
(3)第二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更加突出了诗人此时孤独、凄凉的情景,同时侧面表达了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4)对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两句诗是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3.整首诗是怎样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4.全文释义:
移舟泊烟渚,—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
日暮客愁新。—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野旷天低树,—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三、拓展阅读
好诗佳句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拓展阅读
乡情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 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乙)“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 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 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但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丙) 绿叶对根的情意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文中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应引用的句子各是那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可用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远寻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请把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甲:“绿叶对根的情意”
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丙:“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动物只是一种本能,而人对故乡的热土是一种深切而执著的爱。
3.因为童年天真烂漫、淳朴坦诚,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心,而人过中年,这些都再也找不回来,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人们就会怀念故乡。
4.“斯”是“这里”的意思。 说法略
5.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中年之后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了,在现实生活中将用难寻觅。
6.听到夏蝉的鸣叫,我总会想起少年时在乡下对不起那淘气小男孩的事来,还有在树林里捕捉知了的快乐的情景,看到天上那闪烁的星星,我总会想起爷爷津津有味地讲着《牛郎织女》故事的事,还有奶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逗我们笑的情景。(答案不唯一)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停泊(bó) 烟渚(zhǔ)
B.日暮(mù) 客愁新(chóu)
C.野旷(kàng) 江清(qīng)
更正:野旷(kuàng)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齐读
认读生字词
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
交流讨论。
解读作者。
品读题目
了解诗中出现的多音字。
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了解诗句含义。
体会描写方法的好处。
品读诗句
了解诗词含义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句中所涵盖的场景。
从整体感悟古诗所采取的描写布局。
了解全诗含义。
体会诗人情感。
拓展学生知识面。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宿建德江》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旅途愁思之情。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3.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写景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阅读,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