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1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1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41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桂花雨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五年级 |
学习 目标 | 1. 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3.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 ||||||
重点 |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 ||||||
难点 |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里有哪些对童年美好的事情,请与大家分享? 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今天我们学习《桂花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桂花雨》 |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讲授新课 | 一、复习检查
姿态 香飘十里 成熟 尤其 糕饼 邻居 缠着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3)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二、复习检查 (一)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和桂花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二)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1. 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桂花盛开在什么季节?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 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下面句子说明了什么?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桂花情有独钟,桂花是作者的最爱的花。 3. 阅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满树 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 看到那些花。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4.作者先把桂花与梅花进行对比,写它不开花,然后再写它开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花树作了对比,突出了桂花树没有梅花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欲扬先抑,表达了“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课件出示) 1.阅读第三段,思考: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 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 2. 思考:从句中的划线部分,你能感受母亲是位什么样的人?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母亲为人热情,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3.“浸”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浸”字想要表达的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是”、“缠”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盼望 早点 摇桂花 表现出作者急切地心情。 6.在课文第五段,找出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7.作者是如何描写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的?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纷纷”“满头满身”“雨”说明桂花多且密,伴随着树的摇晃,一阵香气扑鼻的桂花雨下下来了。 “香”是桂花雨独有的,有别于自然界中的雨。 8.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桂花花朵细小,量又极大。当满树的桂花下落的时候,就像小雨点纷纷飘落。而且桂花很有香气,所以作者才会说,是“好香的雨”。这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能体现出作者的快乐及对桂花的喜爱。 9.在课文第六段,说说桂花的用途有哪些?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10.在课文第六段,作者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你怎么理解? 桂花不仅开花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桂花的香,不受季节限制,它香甜着乡亲们的生活,永远甜在人们心里。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 思考: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修辞:夸张 作用:突出杭州桂花的香气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联系课后连接,说一说你的理解。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和邻居们分享着桂花。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已经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因为树多,杭州的桂花香味会更浓些。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体现了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3. “又”说明了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是,我又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的桂花雨。 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儿时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三、拓展阅读 白 杨 车 春酒(节选) 琦君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罩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伞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题目《桂花雨》的意思是什么( ) A.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桂花被雨吹落 C.在雨中摇桂花 2.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快乐的 喊 使劲地 童年 大声地 摇 3.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来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
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请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展示。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组织答案。
思考问题,组织答案
阅读课文,增长见识。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分析文章第二部分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对最后一点段落的理解。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
小结 | 课文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作者描绘桂花的有关情境,表达了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借景物抒情的方法。
|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
|
板书 |
|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设 计 意 图 ,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细读课文,探究解疑,透过花香,体悟思乡,总结全文,认识作者,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9d51892728c9b87c5ec62b43e2e0f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