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案及反思
展开2.4.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授课班级: | 学生活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和一个简单实验引入抛物线的定义,理解掌握其推导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而促进分析、对比、概括、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办法:通过观察实物图和一个简单实验与椭圆、双曲线的定义相比较引入抛物线的定义;通过一些例题加深对标准方程的认识). 教学难点:运用坐标法建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学生观察实物图得出图片的共同性。由此引入课题,以投篮运动的轨迹联系以前所学的二次函数,引出抛物线有哪些几何特征?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如图,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画图板内直线l的位置上,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的边缘;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于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的点A,截取绳子的长等于A到直线l的距离AC,并且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F;用一支粉笔扣着绳子,紧靠着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把绳子绷紧,然后使三角板紧靠着直尺左右滑动,这样粉笔就描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反复演示后,请同学们思考抛物线有怎样的几何特征,并归纳抛物线的定义,教师总结. 定义: 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探究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p为已知数且大于0).下面,我们来求抛物线的方程.怎样选择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方程取较简单的形式呢? 教师启发辅导, 小结:取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交于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2). 抛物线上的点M(x,y)到l的距离为d,抛物线是集合p={M||MF|=d}. 化简后得:y=2px(p>0). 讨论得出抛物线四种形式,完成下表
师:如何看焦点的确定焦点位置? 椭圆:看分母。 双曲线:看符合。 抛物线:看一次项,再看一次项系数定开口。 探究三: 二次函数y=ax(a>0)的图像为以上四种形式的那一种?并求其焦点和准线。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例2.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 练习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y=20x (2)y=2x; (3)2y+5x=0;(4) x+8y=0;. 小结: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步骤。 根据下列所给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准线方程是x=-1/4 y=x; (2)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 y=4x,y=4x,x=4y,x=4y.
例3:一种卫星接收天线的轴截面如下图所示。卫星波束呈近似平行状态射入轴截面为抛物线的接收天线,经反射聚集到焦点处。已知接收天线的径口(直径)为4.8m,深度为0.5m。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 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步骤: 1、确定抛物线的形式 2、求p值 3、写抛物线方程 注意:焦点或开口方向不定,则要注意分类讨论 巩固提高: 练习:求过点A(-3,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四.小结反思 小结: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四种标准方程类型. 2、会求不同类型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3、会求抛物线标准方程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定义 三、例1 同步练习1 二、完成表格 例2 练习2
|
学生观察实物图
学生观察画抛物线的过程,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建系的各种形式。
学生根据定义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学生练习,请四位同学口答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忆椭圆和双曲线的确定焦点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两位同学板演。 学生思考总结 |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自主探究,例题评析,回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情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例题解析,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