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三模拟试卷(含答案) (4)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三模拟试卷(含答案) (4),共24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三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K-39 Fe-56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染整时先将丝绸精炼(即先将蚌壳灼烧成蚌壳灰,然后将其加入草木灰汁中,再将丝绸浸泡其中),以除去蚕丝表层的丝胶,再进行染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丝绸的精炼剂实际是KOH溶液
C.古代丝绸耐酸碱侵蚀,可长久保存 D.古代丝绸精炼涉及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称取15 g加入85 g水中,搅拌溶解,配制15%的溶液
B.用右图装置证明密度(煤油)W>X B.Z的氢化物可与W的氢化物反应
C.中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是一种常用还原剂
10..在超临界水中进行碳碳加成反应时存在两条不同的路径,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比稳定
B.反应生成的活化能为
C.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有可能改变不同路径产物的产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为满足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如二维手表带状柔性电池)的需求,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有机物电极材料芘四酮(PTO)和锌盐溶液作为电解液组装成的水系锌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b接外接电源的负极
B.利用以上原理做成的柔性电池除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外,还具备良好的弯曲性
C.充电时,每生成1molPTO,a电极增重260g
D.放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四氯化碳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氨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冰水浴能提高的产率
B.装置2和5中的试剂分别为饱和小苏打溶液和无水氯化钙
C.装置4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D.装置1中的试剂可以是稀硫酸和块状纯碱
13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每隔2mn测定一次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0
0.040
0.060
0.070
0.072
0.072
0.07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4min的平均速率为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C时,
C.反应在8min之前未达到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再次达到平衡时
14.室温时拟用0.0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10mL浓度为0.010mol/L的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OH的电离常数为,下列有关说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
B.点溶液中:
C.稀释点溶液时减小
D.pH=7时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39分。
15.(12分)“鱼浮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增氧剂,其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具有和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
Ⅰ.实验室制备过氧碳酸钠
某学习小组用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化合制备过氧碳酸钠,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恒压滴液漏斗支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为了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可在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再进行静置、过滤、洗涤、__________。
Ⅱ.探究“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3)学习小组对“鱼浮灵”的增氧原理作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__________;
假设2:催化分解,促进了的释放;
基于上述猜想,查阅文献得知的酸性比弱,得出假设1不成立。
(4)为进一步探究对的催化机理,学习小组利用数字化压强传感器进行验证(假定锥形瓶内起始压强为0kPa),完成如下实验设计。
猜想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时间(s)
相对压强(kPa)
i.催化分解
1
向锥形瓶中加入40 mL
30
1.10
2
向锥形瓶中加入40mL ,再加入___②___
30
2.61
ⅱ.__①___
3
向锥形瓶中加入40 mL ,再加入5mLpH=8的NaOH溶液
30
2.59
(5)实验2与实验3的相对压强在仪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相同,结合化学用语分析“鱼浮灵”增氧的原理:_________。
(6)在上述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发现,碱性条件下,的分解机理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推测第二步反应为_________。
16.(14分)当今,世界多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因此,研发二氧化碳被转化为多种基础化学品,如甲醇、烯烃、芳烃、环状碳酸酯等的技术成为研究焦点。
I.(1)已知25℃时,的燃烧热分别为,25℃时和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与反应可能会有多种生成物,用乙烯的选择性最高的催化剂,在温度下的恒容体系中,初始投入,压强为0.1MPa进行反应,平衡状态时压强为原来压强的0.835倍,的产率为__________,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______(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与反应生成、乙烯的过程中还存在副反应:,若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该反应,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Ⅱ.在的转化应用研究中,利用此反应将转化为PC塑料。通过控制变量探究生产环状碳酸酯(PC)的适宜条件,各种参数对特殊催化剂催化条件下PC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4)根据图A、B、C、D可知,合成PC的适宜条件为催化剂的质量为0.15g,温度_______℃、压强_______MPa;反应时间选择5h的原因是_______。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此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
(5)为了降低大气中含量,你认为化学技术上需要克服的难题除了研究合适的催化剂之外,还要解决_______(写一种即可)。
17.(13分)钒具有“现代工业味精”之称,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航空、电子等领域,是发展现代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材料。从石煤中提取钒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石煤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表所示
物质
含量/%
3~4
2~3
55~65
22~28
2~3
H,A正确;与HF反应,B正确;中B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中H的化合价为-1,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常用还原剂,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根据反应机理可知比的能量低,更稳定,错误。B.由图像可知,反应生成的活化能为,正确。C. 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路径,所以选择适当的催化剂,有可能改变不同路径产物的产量,正确。
11.答案:AC
解析: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金属Zn失电子生成,即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充电时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b,此时b电极为阳极,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a,此时a电极作阴极。A.由分析可知,充电时,b接外接电源的正极,A错误;B.由题意可知,该电池为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如二维手表带状柔性电池),具有良好的弯曲性,B正确;C.充电时,b电极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电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根据电子守恒, PTO—2Zn,所以每生成1molPTO,a电极增重的质量为65g/mol×2mol=130g,C错误;D.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反应式为,D正确。
12.答案:AC
解析:根据反应分析,装置1为发生装置,装置6为发生装置,装置1中可选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制得的中混有HCl和,应先用饱和溶液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装置6中可选用与反应制取,制得的应用碱石灰干燥。与在装置4中混合,发生题给反应,由于反应放热,冰水浴降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的产率,A正确;由上述分析知,装置2中的试剂为除去中HCl所需的饱和溶液,无水氯化钙会与氨反应,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装置5中的试剂应为碱石灰,B错误;装置4中反应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既没有离子参加反应,也没有离子生成,不是离子反应,C正确;装置1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优点,试剂应该选择难溶的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或稀硝酸),块状纯碱遇稀硫酸溶解,失去了“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优点,D错误。
13.答案:BC
解析:反应在前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正确;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2molC时,C为固体,不改变平衡状态,不变,, B错误;从前6min可以看出,每隔2min,的改变量为前2min内改变量的一半,4~6min,,推出6~8min,,8min时应为,而第8min时,,说明在8min之前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温度不变,不变,故平衡时的不变,D正确。
1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当NaOH的时,0.010mol/L醋酸溶液的pH=4,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由醋酸的电离常数和AOH的电离常数相等可知,两者电离程度相当,溶液呈中性,溶液中,A正确;点时,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5mL时,醋酸反应一半,溶液中溶质为时,醋酸反应一半,溶液中溶质为的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钠,由物料守恒关系可得,B正确;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V=10mL时,醋酸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点溶液中,稀释点溶液时减小,不变,则增大,C错误;pH=7时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D正确。
15.答案:(1)球形冷凝管(写“直行冷凝管”“冷凝管”不得分,1分);平衡气压,使顺利滴下(只写“平衡气压”不得分,1分)
(2)异丙醇(1分);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1分)
(3)与反应生成(1分)
(4)①水解产生的催化分解(1分);(只写“催化分解”也得满分,1分);②5mLpH=8的溶液(只写“溶液”不得分,1分)
(5),产生的促进了分解产生(2分)
(6)(2分)
解析:(1)仪器X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该制备过程是放热反应,而受热易分解,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恒压滴液漏斗内装溶液,支管起到平衡气压,使顺利滴下的作用。
(2)由题目信息可知,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故可在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异丙醇,降低过氧碳酸钠的溶解度使其从反应液中析出,再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由题目信息可知过氧碳酸钠固体在50℃开始分解,故采用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效果更好。
(3)“鱼浮灵”的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具有和的双重性质,可分解生成,故结合假设2,可推测假设1可能是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假设1不成立的证据是的酸性比弱,说明和不能发生反应,进一步确定假设1为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4)与实验1相比,实验2探究对分解的催化作用,参照猜想ⅰ,结合实验3的操作,可知猜想ⅱ为水解产生的催化分解。仿照实验3的操作,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2在引入的同时,应与实验3的其他因素保持一致,即加入5mLpH=8的溶液。
(5)实验2与实验3的pH相同,相对压强在仪器误差范围内也可认为相同,说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分解生成的量相同,即对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结合化学用语,,产生的促进了分解产生。
(6)已知是分解的催化剂,分解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总反应减去反应机理的第一步,则可得出第二步反应为。
16.答案:I.(1)(2分)
(2)44%(2分);(2分)
(3)②④(2分)
Ⅱ.(4)120(1分);1.5(1分);5h产率已很高,随着反应达到平衡,将反应时间进一步延长至6h后,PC产率几乎保持不变,反而会增加生产成本,得不偿失(合理即可得分)(2分);成本低,无毒无害无污染,原子利用率达100%(1分)
(5)大气中捕获并纯化(或大气中的富集或高效的吸附技术及吸附材料或者转化的条件探索等)(答案合理,写一种即可)(1分)
解析:(1)根据题意写出氢气、甲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①、②且已知③。根据盖斯定律,3×①-②-③可得。
(2)根据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的,比值,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平衡时,设起始加入和,平衡时生成,据题意列三段式:
平衡时,,解得的产率=;将代入三段式,即
反应平衡后的压强为。
(3)达到平衡时,且保持不变,故①不是平衡状态;由于反应是吸热反应,在绝热体系中,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当不变时,即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故②可以判断,③随着反应正向进行,减小,增加,但反应中二者的变化量之比应该是1:1,图中的变化量之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不能判断;④逐渐减小,最后不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在绝热体系中正向进行,温度应该是先降低后不变才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⑥反应热是个固定值,不能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填②④。
(4)由图像B、C可知,温度为120℃、压强为1.5MPa时产率到达较高,如果再升温或加压,成本增大很多倍,产率几乎不变;由图像D可观察到,5h产率已经很高了,随着反应达到平衡,将反应时间进一步延长至6h后,PC产率几乎保持不变,反而会增加生产成本,得不偿失。此反应是化合反应,产物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且反应物是工业废气,成本低,反应过程无毒无污染。
(5)大气中回收利用时,存在着总量大但浓度低的问题,必须富集并且纯化才能更好地利用。
17.答案:(1)(2分)
(2)增大硫酸浓度,加热,将焙烧后产物粉碎(填写一种即可)(1分)
(3)浸出率适宜,且第一次加硫酸不宜过多,避免后续加氨水调pH时用量太多,所以选择25mL(2分);5h(2分)
(4)(2分)
(5)将氧化为(1分)
(6)提高钒的浸出率(1分)
(7)(2分)
解析:(1)焙烧过程中石煤与氧气反应,高温煅烧后发生多个反应,其中除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提高“酸浸”中浸取率的措施有增大硫酸浓度,加热,将焙烧后的产物粉碎。
(3)硫酸用量为20mL时,浸出率为35%左右,25mL时浸出率为60%左右,30mL时浸出率小于70%,且加酸量不能过多,否则后面加入氨水调节pH时耗碱过多;由图乙可知,酸浸时间最佳为5h。
(4)萃取剂P204萃取四价钒的能力比五价钒要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产品中钒为+5价,要用将氧化为。
(6)第二次用硫酸浓度要大,目的是提高钒的浸出率。
(7)红矾经干燥煅烧后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1分);第六周期第ⅦB族(1分)
(2)C(1分);C的电负性比O小,C原子提供孤电子对的倾向更大,更易形成配位键(2分);10(1分)
(3)O、C、H(或O>C>H)(1分);平面三角形(1分);(或)(1分)
(4)(1分);低(1分);甲苯和苯胺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苯胺分子间存在氢键(1分)
(5)6(1分);八面体(1分);(2分)
解析:(1)Ni原子序数为28,根据构造原理确定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过渡金属的价电子是最外层加次外层最后填入的电子,即镍原子的价层电子表示式为;锰是25号元素,在第ⅦB族,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铼在第六周期ⅦB族。
(2)根据CO的结构,碳氧原子都有孤电子对,但由于C的原子半径大,电负性小,更有利于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CO作为配位体,只能形成1个配位键,故由其分子式可知,1mol该配合物含有10mol配位键。
(3)碱式碳酸锌中的非金属元素为C、O、H,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中电负性从左至右依次增大,一般化合物中H显正价,故电负性的顺序为O、C、H;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是4原子24价电子的微粒,4原子24价电子的微粒有,其中为分子。
(4)甲苯中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故苯环上的碳原子是杂化,甲基碳原子是杂化;甲苯和苯胺都是分子晶体,且二者相对分子量接近,苯胺中存在电负性较强的N以及苯环上较为活泼的氢原子,所以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甲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甲苯的熔沸点都比苯胺低。
(5)根据物质的名称可知晶胞的化学式,则Re与O的个数比为1:3,顶点的是铼原子,棱中心的是O,离子晶体中配位数是某个微粒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异性电荷的微粒个数,每个铼原子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有一个等距的氧原子,故铼原子的配位数为6;铼原子填在了氧原子围成的八面体空隙中。根据已知可得晶胞的体积是。1个晶胞中有1个Re和3个O,二者的原子半径分别为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则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
19.答案:(1)(2分)
(2)(2分)
(3)羧基、碳碳双键(2分);加成反应(1分)
(4)(2分)
(5)保护羰基、防止被还原(2分)
(6)4(2分)
(7)(2分)
解析:分析可得,A、B、C、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再根据题中其他物质结构简式及反应过程作答。
(1)根据诺卡酮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3)由C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羧基;结合已知条件③分析知:F到H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4)对比D与E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反应为酯化反应,故结合酯化反应的特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由于后续反应中需要用到强还原剂,羰基会被破坏,由最终产物诺卡酮的结构简式可知,羰基需要保留,所以乙二醇的作用为保护官能团。
(6)由已知条件①可知该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由条件②可知一个该分子中应含有3个羟基,再结合条件③可以推导出有以下四种同分异构体:。
(7)结合题中所给信息以及所给原料和目标产物可得合成路线如答案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共7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三模拟试卷(含答案) (2),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