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24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1634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全册精品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问题探讨,萨顿的假说,一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分离定律,减数分裂,1萨顿假说内容,受精作用,某种蝗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讨论: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哪些染色体?
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序列,首先要确定该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是相同的或等位基因,所以每对只测序1条即可;而性染色体X和Y的差别很大,两条性染色体都要测序,因此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共24条。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其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即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高度一致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萨顿假说的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用萨顿的假说解释孟德尔的一堆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 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的关系!
摩尔根的这种大胆质疑,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1909年起,摩尔根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培养了许多野生型红眼果蝇,没发现其它眼色果蝇。1910年5月的一天,摩尔根在实验室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
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
3.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4.染色体少,易观察(4对)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
染色体组成:♀:3对+XX(同型) ♂: 3对+XY(异型)
注: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 进行实验探究。
(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遵循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上述现象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红眼(XWXw 、XWXW)
XWXw、XWXW、XWY
(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
子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均为白眼。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
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设计测量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图谱。
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约2.6万个基因。
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有1.3万多个;
三.基因与染色体上的关系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
不是①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质基因位于线粒体等细胞器内;②原核生物的基因有的位于拟核区DNA分子上,有的位于细胞质的质粒上。
1.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B.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 也可同时来自母方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2.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A.3+X 或 3+Y B.6+X 或 6+Y C.3对+XX 或 3对+YY D.3对+XX 或 3对+XY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评优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材料一,F1配子,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获奖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XaYA,ZAZ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