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924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
展开3、现代诗歌二首
教材分析:
《现代诗歌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课文,是两首现代诗歌,非常有画面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语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思索、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暮江吟》,这是描写傍晚江边景色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二、了解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我会认的字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认识这一课,我们需要会认得字。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学习一个多音字,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芦苇是什么意思呢?
四、整体感知诗歌
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读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倦鸟归巢拖着夕阳飞渡江边,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五、学习诗歌
齐读第一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并想象画面?归巢的鸟儿是什么状态呢?第一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倦了还要驮着斜阳呢?体会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想一下第二小节描写了一幅什么的画面?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翻体现了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黑暗,相信黎明终究会来到。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头白到红颜,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绪,给图画增加了色彩。
六、主题概括
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写出了鸟儿渴望光明与自由,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介绍作者。
介绍徐志摩的一些情况。
三、识词游戏
四、学习诗歌。
默读整首诗歌。
读完了,这首诗歌,我们知道这是一头什么样的花牛?
这是一头淘气可爱的花牛。
花牛在草地里做什么呢?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用横线画出这一小节中描写的景物。
压扁了剪秋萝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特点?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这一小节中景物有哪些?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是怎样的画面,从霸占可以体会到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的溜溜。花牛走路是什么样子的?从尾巴甩的滴溜溜可以体会到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为什么说做梦不说睡觉了?
这篇诗歌分别写了拿几幅图画?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
朗读这首诗歌。
五、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花牛歌》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只或坐,或走,或卧都有些悠闲散漫的花牛。随着他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清脆的山峰都出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作业设计:
读熟诗歌。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鸟
夕阳
芦苇
花牛歌
坐
眠
走
梦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4fe52fb62f6e7725d9cc9bc40120c53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