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可用化学式表示,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化学方程式。
二、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学习了用文字表达式表达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什么信息?(以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
[归纳总结]通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过渡]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但书写起来较麻烦,因此,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 | 实例:C+O2CO2 | |
质的 方面 | 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
量的 方面 | 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 C+O2CO2 12∶32 ∶ 44 即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 C+O2CO2 1∶ 1 ∶ 1 |
[拓展延伸]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就是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粒子指的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粒子指的是原子。
[讨论交流]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的“讨论”内容并进行总结)
[过渡]了解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它呢?(以S+O2SO2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特别提醒]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作“加”,应读作“和”“与”“跟”;“”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化学式应读物质的名称,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的另一种化学用语。本节课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较简单,课堂学习氛围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及反思</a>,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