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03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含解析,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张文宏教授说,如图表示某患有先天性夜盲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
    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特色班)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关于陈薇院士研制的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需要经过分离病毒菌株、对病毒灭活或减毒、动物试验、三期临床试验等过程,因此研制过程需要比较长的周期
    B.陈薇院士团队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改造,插入到腺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新冠疫苗,注射至体内使腺病毒表达出新冠病毒的抗原而不产生新冠病毒的毒性,获得记忆细胞
    C.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选择腺病毒时应选择毒性较大的腺病毒作为载体,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力保持时间长久
    D.重组疫苗属于抗原,会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迅速产生二次免疫应答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详解】
    A、疫苗的研发过程包括:分离病毒菌株、对病毒灭活或减毒、动物试验、三期临床试验等过程,需要的过程时间较长,A正确;
    B、将改造的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片段插入到腺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能表达出新冠病毒的抗原而不产生新冠病毒的毒性,B正确;
    C、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选择无害腺病毒作为载体,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力保持时间长久,C错误;
    D、重组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C。
    2.细胞分化需要多种调控蛋白的共同调控,MyoD是一种在成肌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蛋白。如果将MyoD蛋白基因转入人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结果使来自皮肤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是因为有功能的MyoD蛋白基因替换了失活的MyoD蛋白基因
    B.因为MyoD蛋白基因无法复制、表达,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表现不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
    C.调控MyoD蛋白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标志
    D.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特征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对电信号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
    A、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是因为有功能的MyoD蛋白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进而调控了骨骼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因为MyoD蛋白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无法表达,因此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表现不出骨骼肌细胞的特征,但该基因可以复制,B错误;
    C、细胞分化的标志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MyoD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
    D、骨骼肌细胞能接受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需要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据此可推测表现出骨骼肌细胞特征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对电信号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D正确。
    故选D。
    3.张文宏教授说:“早餐一定要吃高营养的,高蛋白的,每天早上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出去上学。”关于蛋白质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和牛奶中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是由R基团的不同决定的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道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检测蛋白质的方法等。
    【详解】
    A、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
    B、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C、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悉了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道题的关键,蛋白质相关的易混淆点是双缩脲试剂的配制,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溶液) 4滴并摇匀。
    4.将来自同一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
    B.a点时,洋葱细胞开始从乙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C.8 min时,乙溶液中的细胞有活性,甲溶液中细胞无活性
    D.乙溶液内洋葱细胞的细胞液颜色,b点比a点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渗透现象:水分子由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往相对含量少的地方扩散的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
    A、甲溶液的细胞失水量大于乙溶液,说明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于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A正确;
    B、由图可知,乙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说明洋葱细胞可以吸收溶质分子,并且从刚开始就能吸收,B错误;
    C、8 min时,甲溶液中的洋葱细胞还在失水,说明还有活性,C错误;
    D、乙溶液中的洋葱细胞在a点时,失水量大于b点,液泡的颜色最深,D错误;
    故选A。
    5.取小鼠睾丸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所有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都是每一条染色体的DNA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将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
    【详解】
    A、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每条染色体中只有1条染色体单体被标记,A错误;
    B、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被标记,B错误;
    CD、所有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相等,但不是说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也可能是全部的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审清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生化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过程与光合作用过程都产生[H]
    B.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水的参与,释放的能量部分以热能散失
    C.人的成熟红细胞的呼吸速率大小与血液中氧浓度的高低呈正相关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是自养型生物,但自养型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详解】
    A、细胞呼吸过程与光合作用过程都产生[H],A正确;
    B、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释放的能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部分转化为ATP,B正确;
    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呼吸速率大小与血液中氧浓度的高低无关,C错误;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中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不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7.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如DNMT3蛋白)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区域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如图所示)。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片段甲基化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他们体内某些DNA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
    C.DNA甲基化后影响DNA的半保留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D.DNMT3蛋白的合成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甲基化后会控制基因表达,可能会造成性状改变;DNA甲基化后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对DNA复制无明显影响。
    【详解】
    A、DNA片段甲基化后,会引起染色质结构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会影响性状,A错误;
    B、据题意可知,DNA甲基化会引起性状的差异,B正确;
    C、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推知不会抑制细胞分裂,C错误;
    D、DNMT3蛋白合成在核糖体上完成,D错误。
    故选B。
    8.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的家兔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各占50%,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减少
    C.黑色兔被淘汰一代后,a基因频率下降到25%
    D.黑色兔被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 Aa=1 :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家兔群体中,白色(A)和黑色(a)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则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且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也增加。
    【详解】
    A、淘汰前,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A错误;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AA的频率逐渐增加,B错误;
    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AA:Aa=1:2,则a=1/3 ,C错误;
    D、黑色免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D正确。
    故选D。
    【点睛】
    9.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21号染色体上。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男患者,该患者的基因型为AAa,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含Aa配子的概率为1/3
    B.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为1/2
    C.该21三体综合征男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D.21三体综合征与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父亲基因型为Aa,母亲基因型为Aa,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父亲或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等。
    【详解】
    A、该21三体综合征患者(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2∶2∶1∶1,即含Aa配子的概率为1/3,A正确;
    B、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概率无法求解,B错误;
    C、该男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可来自其父亲,也可来自其母亲,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10.如图表示某患有先天性夜盲症(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调查发现Ⅱ1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家族中不患病男性都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B.Ⅱ1个体和Ⅱ2个体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C.在自然人群中,不患该病的女性多于不患该病的男性
    D.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调查的个体不能来自无患者的家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和Ⅱ2正常,而Ⅲ3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该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且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可判断先天性夜盲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患者基因型为XaXa、XaY。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该家族中不患病男性都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正确;
    B、由Ⅲ3患病可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此在自然人群中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多于男性,C正确;
    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所选的个体有的家庭有患者,有的家庭没有患者,D错误。
    故选D。
    11.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如图表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其中诱导染色体加倍时使用了秋水仙素。不考虑花粉壁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雄株甲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诱导幼苗乙和丙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乙产生的配子中所含性染色体与和植株丙的是不同的
    D.培育出植株乙和植株丙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技术路线可知,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幼苗乙和丙都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均经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雄株性染色体为XY,其花粉形成的幼苗有两种,分别是X和Y,二者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植株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为XX和YY(或YY和XX),杂交后形成的雄株丁为XY。
    【详解】
    A、培育雄株甲的过程中未涉及减数分裂,因此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错误;
    B、诱导幼苗乙和丙染色体加倍时使用了秋水仙素,而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为XX和YY(对应关系可对调),因此植株乙产生的配子中所含性染色体与和植株丙的是不同的,C正确;
    D、培育出植株乙和植株丙时用到了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因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D正确。
    故选A。
    12.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D.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
    A、鮟鏮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A项正确;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错误;
    C、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13.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B错误;
    C、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
    D、题意显示,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据此可推测静脉注射氯胺酮抑制了钠离子内流,导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A。
    14.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设定了一个调定点,如37℃,体温整合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调定点来调节体温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B.若体温维持在调定点,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C.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体温调定点会升高
    D.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常情况下A、B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详解】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和热觉,A正确;
    B、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
    C、由图可知,细菌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而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发烧,C正确;
    D、机体发热使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D。
    15.研究表明某种糖尿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CD95L的受体,而不会凋亡。下列有关胰岛B细胞与血糖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胰岛B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
    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C.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

    【详解】
    A、胰岛B细胞能直接接受血糖浓度的信号,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含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A正确;
    B、肝脏细胞作为组织细胞需要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因此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
    C、细胞异常凋亡导致胰岛B细胞减少,分泌的胰岛素也减少,因此此时注射胰岛素能缓解患者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症状,C错误;
    D、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膜上没有CD95L的受体,不会凋亡。而糖尿病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使胰岛B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睛】
    该题结合免疫调节考查糖尿病的发生机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血糖调节的过程及体液免疫的内容,同时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对题图的分析推理出相关的结论。
    16.如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
    C.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IAA和GA对根和茎的作用都表现出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IAA低浓度促进根、茎生长,高浓度抑制根、茎生长;GA对根、茎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
    【详解】
    A、IAA浓度为b时,对根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表现为正常生长,A错误;
    B、由图可知,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B正确;
    C、IAA浓度大于c时,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GA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两重性,仅IAA表现出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17.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动物,常穴居于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
    C.高原雪兔种群数量在c时刻达到最大
    D.e时刻和b时刻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a-b时,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e段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 e点后,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
    A、当t为c~e时,Nt+1/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增加的,故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
    B、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因此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高原雪兔的种群密度,B正确;
    C、b-e段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 e点后,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故该种群数量在e时刻达到最大,C错误;
    D、e时刻和b时刻Nt+1/Nt比值相等,但是b-e段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故e时刻的种群数量大于b时刻,D错误。
    故选B。
    18.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R基因控制的,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C.通过对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及荧光显示,可知道R、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其中a表示转录过程,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表示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形成淀粉分支酶(蛋白质);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淀粉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详解】
    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通过对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及荧光显示,可知道R、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
    D、该事实说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遗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变异相关知识概念。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都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19.下列有关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ATP等条件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的2条链)、能量(ATP)、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详解】
    A、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ATP等条件,A正确;
    B、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分子都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位于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两端的脱氧核糖连接1个磷酸基团,B错误;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
    D、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20.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
    B.该细胞中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并且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
    【详解】
    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D、根据图示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第一极体,不能产生卵细胞。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中的B(b)可能是交叉互换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D错误。
    故选A。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1.科学家设计了仅1纳米宽的分子转子,该转子由紫外光驱动,能以每秒200~300万的转速进行旋转,从而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当分子转子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后,就有望将治疗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图为分子转子钻孔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治疗试剂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
    B.钻孔后才可以运送治疗试剂,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过程体现出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
    D.一个细胞是否能成为靶细胞,很可能与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由于所有的脂质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A、细胞膜为单层膜结构,A错误;
    B、正常情况下,治疗试剂不能进入细胞,而钻孔破坏细胞膜后治疗试剂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该过程没有体现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也没有体现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C错误;
    D、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分子转子与特定靶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
    故选BD。
    22.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可以代表人类性染色体简图
    B.该动物种群中位于Ⅱ1和Ⅱ2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
    C.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
    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甲图分析:①是Y染色体,②是X染色体。乙图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可能是伴Y遗传,据此答题。
    【详解】
    A、甲图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而人类的性染色体X比Y长,A错误;
    B、Ⅱ2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ABC都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C正确;
    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D错误。
    故选ABD。
    23.研究发现,来自于胎盘的称为Cdk2的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时再生形成健康心脏细胞。Cdk2细胞中除含有胚胎干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其他的蛋白质,使得这种细胞直接迁移到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k2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心脏细胞中核DNA分子发生改变
    B.Cdk2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时不发生体内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C.Cdk2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发生着ATP与ADP的转化
    D.Cdk2 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表达不同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
    A、Cdk2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的心脏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分子未发生变化,A错误;
    B、细胞凋亡是受基团控制的,Cdk2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时有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实现的,B错误;
    C、Cdk2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故发生着ATP与ADP的转化,C正确;
    D、体内不同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在细胞内有许多由“丝状物”组成的结构,如某些高等植物之间的胞间连丝、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有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胞间连丝在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所以,也不存在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
    C.纺锤体在细胞分裂间期随着染色单体的形成而构建
    D.细长丝状的染色质和变粗成短杆状的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通过体液运输,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间形成通道,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
    【详解】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的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属于细胞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但存在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B错误;
    C、纺锤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形成,抑制根尖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正确。
    故选AD。
    25.图甲表示某油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图乙表示油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有误的是(       )

    A.图甲中,在12~24h期间,萌发种子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
    B.图甲中,第48h后,萌发的种子O2吸收速率超过CO2释放速率,其原因是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图乙中,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曲线B-I,乌云遮蔽开始的时间可能是曲线上D点对应的时刻
    D.与F点相比,G点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高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
    2、分析图乙: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由于该图表示夏季的某天,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由于题干中提出“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这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这将抑制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对应曲线中的CD段。
    【详解】
    A、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CO2释放速率很大,而O2吸收速率很低,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正确;
    B、据图可知48h后,消耗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细胞呼吸底物不只是糖类,还有脂肪等,B错误;
    C、图乙中,AB段时间为0点到6点,此时无光照且C3的含量不变,只有呼吸作用,从B到I,C3的含量在降低,说明叶肉细胞在利用C3,且这段时间有光照,因此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有乌云时,光照强度降低,C3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故C3含量一直升高,因此云遮蔽开始的时间可能是曲线上C点对应的时刻,C错误;
    D、G点相对F点,中午气温较高,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C3的含量减少,还原所需要的NADPH减少,故NADPH含量高,D正确。
    故选BC。
    26.现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某种溶液中,测定其细胞及细胞中某种结构的体积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外界溶液可能是硝酸钾溶液
    B.甲的体积变化较小可能是受细胞壁伸缩性的限制
    C.乙代表的某种结构可能是液泡
    D.处理时间为6~10min时,细胞液的渗透压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是相等的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甲:由于细胞壁的收缩性较小,细胞体积变化不大,甲代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曲线乙对应的原生质层因失水而皱缩,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
    A、曲线乙反应细胞原生质层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但是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因此外界溶液不可能是硝酸钾溶液,A错误;
    B、甲代表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的体积变化不大,B正确;
    C、曲线乙对应的是原生质层,因失水而皱缩,体积减小,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
    D、处理时间为6~10min时,细胞吸水、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D正确。
    故选BD。
    27.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
    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
    C.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检测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需注意必须水浴加热;非还原糖如淀粉可用碘液检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
    A、用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A错误;
    B、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蔗糖分解前后都不与碘液反应,在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B错误;
    C、给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l8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无法判断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C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BD。
    28.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某一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在a~b段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Na+外流
    B.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A点,放药点应分别在B、C点
    C.刺激A处,N的指针可能会偏转多次
    D.只刺激B处,若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纤维上未兴奋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详解】
    A、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刺激A处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如图乙所示),A错误;
    B、若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A,药物分别放在B、C两点。若把药物放在B点,刺激A点,M、N均发生偏转;若把药物放在C点,刺激A点,M发生偏转,N不发生偏转,即可证明,B正确;
    C、由于图甲的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特殊,且构成一个循环路径,刺激A处,若N的指针偏转,说明A处的兴奋能向下一神经元传递,经过循环路径兴奋能多次传导到B处,导致N的指针发生多次偏转,C正确;
    D、刺激图甲中A处,M、N的指针均发生偏转,而刺激B处,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C。
    29.为了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这一大胆的假设,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小肠黏膜离体研磨可以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对胰腺分泌胰液的影响
    B.如果先对小肠黏膜进行研磨,再加盐酸,可能得不到上图中的结果
    C.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产生的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D.该实验不能证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受促胰腺素的调节,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详解】
    A、该实验中小肠黏膜离体研磨可以彻底排除神经调节对胰腺分泌胰液的影响,A正确;
    B、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需要盐酸的刺激,所以如果先对小肠黏膜进行研磨,再加盐酸,可能得不到上图中的结果,B正确;
    C、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产生的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C正确;
    D、该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受促胰腺素的调节,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选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0.教材原文填空
    (1)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_________________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4)内环境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_____________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1)控制物质进出
    (2)染色体组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稳态
    (5)语言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3、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1)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相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3)
    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
    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染色体变异、内环境稳态、人脑的高级功能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基础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填空。
    31.萤火虫(二倍体,XY型)的体色有红色、黄色、棕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X染色体上的基因F/f控制。已知含有F基因的个体体色均为红色,含E但不含F的个体均为黄色,其余情况体色均为棕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
    (2)现有一只红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子代1/16为棕色雌性个体,则F1雌性中出现黄色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
    (3)EeXFXf×EeXFY的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将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导入果蝇的受精卵中,筛选出荧光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常染色体上的转基因果蝇。经检测某雌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假定荧光蛋白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①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只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任何变异),此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存在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此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则后代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值是__________。
    【答案】(1)9
    (2)3/8
    (3)红色:黄色:棕色=4:3:1
    (4)1/2     3/4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红色个体基因型为_ _XFX-、_ _XFY; 黄色个体基因型为E_XfXf、E_XfY;棕色基因型为eeXfXf、eeXfY。又因为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据上分析可知,红色雌性萤火虫的基因型为_ _XFX-,有3×2=6种,红色雄性萤火虫的基因型为_ _XFY有3种,红色萤火虫基因型共6+3=9种。
    (2)
    一只红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子代中棕色雌性个体eeXfXf占1/16=1/4×1/4,故亲本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eXFXf、EeXfY;雌性中黄色个体基因型为E_XfXf,F1雌性中出现黄色个体的概率=3/4×1/2=3/8。
    (3)
    EeXFXf×EeXFY杂交,后代雄性个体有:_ _XFY(占1/2)、E_XfY(占3/4×1/2=3/8)、eeXfY(占1/4×1/2=1/8),即红色:黄色:棕色=4:3:1。
    (4)
    ①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只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假设用A和B基因表示),此雌蝇(AB/ab)与正常雄蝇(ab/ab)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含有A和B)所占比值是1/2。
    ②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存在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此雌蝇(AaBb)与正常雄蝇(aabb)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含A或B)所占比值是3/4。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抗肿瘤中有重要作用。T细胞的活化或抑制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第二信号来自T细胞对协同刺激分子(起促进作用的正性共刺激或起抑制作用的负性共刺激)的识别。图1为T细胞表面的部分信号受体示意图,图2为某些异常组织细胞(如癌细胞)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所示,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特异性抗原与T细胞表面_____结合。
    (2)图2癌细胞表达的B7与T细胞表面的TCR受体结合后,可引起T细胞活化进而引起T细胞_____为效应T细胞等。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
    (3)若活化的T细胞高表达CTLA-4,又可与B7结合来抑制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这样的生理学意义是_____
    (4)癌细胞可以逃逸T细胞免疫,研究发现与其高表达的膜蛋白PD-L有关。肿瘤细胞被TCR受体识别的同时,PD-L被PD-1识别并结合,激活T细胞的_____(填“正性共刺激”或“负性共刺激”)信号,从而实现细胞逃逸。
    【答案】TCR(受体)     增殖分化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使机体免疫应答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负性共刺激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详解】
    (1)据图分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特异性抗原与T细胞表面的TCR受体结合。
    (2)图2癌细胞表达的B7与T细胞表面的TCR受体结合后,可引起T细胞活化进而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若活化的T细胞高表达CTLA-4,又可与B7结合来抑制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这样的生理学意义是使机体免疫应答维持相对平衡状态,这一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4)肿瘤细胞被TCR受体识别的同时,PD-L被PD-1识别并结合后,可实现细胞逃逸,对T细胞起抑制作用,所以应是负性共刺激。
    【点睛】
    本题考查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3.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在没有盗猎的自然环境下,只有2%至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1)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基因库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假设有象牙受基因B控制,则出现无象牙基因b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具有___________。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则下一代新生的无象牙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
    (3)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4)“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小
    (2)基因突变     有害性     减小     36%
    (3)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4)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
    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个体数量减小,含有的基因减少,则其基因库减小。
    (2)
    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象牙是大象防御的重要工具,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主要原因是无象牙突变对大象的生存是不利的,是一种有害突变。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有象牙个体减少1/3,剩余(30+60)×2/3=60个,BB和Bb被捕食的机会相等,剩余个体中包括20个BB、40个Bb、40个bb,B的基因频率为(20×2+40)/(100×2)=40%,b的基因频率为60%,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bb个体占(60%)2=36%。
    (3)
    偷猎现象的存在使有象牙个体减少,则种群的B基因频率降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此偷猎现象的存在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
    (4)
    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是由生物自身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变异只是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因此“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点睛】
    大象种群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分析下一代无牙个体比例,可根据亲本配子种类及比例确定。
    34.图甲和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图丙表示该植物种子在经过处理后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根,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性。
    (3)该植物种子在经过处理后提前萌发,根据图丙可知,此时图中各种激素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也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想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四组,每组10根,编号甲、乙、丙、丁。
    B. 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
    C.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
    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1)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
    (2)小于      A、B     两重
    (3)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
    (4)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     空白对照     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甲可知,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大于茎。
    (1)
    ①若幼苗的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n,且促进生长的效应小于n,综合这两点,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
    (2)
    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小于根。根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且促进根的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3)
    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在不断增加,说明该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由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可得: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
    (4)
    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目的是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
    ②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空白对照。
    ③若出现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35.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人适量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实验。结果如下图:


    (1)该实验直接测量出来的是_____光合作用速率,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H]和ATP的积累量,出现阴影部分的原因是_____
    (2)据图推测,光能量、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要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时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会有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闪光照射时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叶绿体中ATP的合成机理,科研人员将类囊体悬浮液的pH调整为4,使其内外部在这种酸性条件下平衡,然后将悬浮液的pH快速调整为8,结果合成了大量ATP。该实验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外,还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说明ATP的合成与_____有关。
    【答案】真正(或:总)     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     大于     暗反应更能充分利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     H+浓度梯度
    【解析】
    【分析】
    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高能物质分别是ATP与NADPH,本实验考查对光合作用中净光合与总光合的理解,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机理。
    【详解】
    (1)由于该实验中只存在离体的叶绿体,所以测出O2的释放速率全为光合作用的效果,不存在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测量出来的是真正光合速率;
    由于氧气的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能产生ATP与[H],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消耗ATP与[H],所以阴影部分应该表示光反应产生量与暗反应消耗量的差值,氧气的释放速率大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所以出现阴影部分的原因是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
    (2)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光反应的速度比暗反应快,光反应的产物 ATP 和[H]不能被暗反应及时消耗掉。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实际上是延长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时间,因为在光照的同时,光反应在进行,暗反应也在进行,如果间隔处理,光照5秒然后黑暗5秒,暗反应等于进行了10秒,而连续光照5秒则光反应也只进行了五秒,光能量、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要大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闪光照射时暗反应更能充分利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
    (4)叶绿体浸泡在pH=4的溶液中,基质从中摄取了H+,并将摄取的H+泵入类囊体的腔,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8的溶液中,类囊体膜两侧建立了质子电化学梯度,驱使ADP磷酸化产生ATP。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酸碱度,说明了ATP的合成与H+浓度梯度有关。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悉光合作用的作用途径,产生物质以及相应的过程是解答本道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19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19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一上学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一上学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