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7习题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1291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7习题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1291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成套课时检测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7习题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含解析
展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多选]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1 s、3 s、5 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B.物体在1 s、3 s、5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C.物体经过1 m、3 m、5 m时的速度之比为∶∶D.物体经过1 m、3 m、5 m所用时间之比为∶∶解析:选ACD 由v=at得v∝t,故物体在1 s、3 s、5 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A正确;由x=at2得x∝t2,故物体在1 s、3 s、5 s内的位移之比为12∶32∶52,B错误;由v2=2ax得v∝,故物体经过1 m、3 m、5 m时的速度之比为∶∶,C正确;由x=at2得t∝,物体经过1 m、3 m、5 m所用时间之比为∶∶,D正确。2.冰壶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冰壶经过6 s停止运动,那么冰壶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为( )A.1∶2∶3 B.5∶3∶1C.1∶4∶9 D.3∶2∶1解析:选B 冰壶的运动过程可以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该逆过程在三个连续2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冰壶在连续相等的三个2 s内的位移之比为5∶3∶1。故B正确。3.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4 s停止运动。最后1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 m,则刹车后的第1 s内汽车位移大小为( )A.14 m B.10 mC.8 m D.6 m解析:选A 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1 s内的位移即反向的第1 s内的位移为x1=at12,得a== m/s2=4 m/s2,总位移为x=at2=×4×42 m=32 m,反向的前3 s内的位移为x′=at′2=×4×32 m=18 m,所以刹车后第1 s内的位移为Δx=x-x′=14 m,选项A正确。4.[多选]我国的“复兴号”列车正在飞驰运行的情境如图所示,列车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从计时开始,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时间是6 s。则(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C.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3.5 m/sD.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2.5 m/s解析:选AC 第一个60 m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1==6 m/s,第二个60 m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2==10 m/s,则动车组的加速度a==0.5 m/s2。根据Δx=aT2得,接下来6 s内的位移x3=x2+aT2=60 m+0.5×36 m=78 m,故A正确,B错误;动车组的初速度v0=v1-a=6 m/s-0.5× m/s=3.5 m/s,故C正确,D错误。5.[多选]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D.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选BD 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和4d,根据x=at2知,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故A错误;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1)∶1,故B正确;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Δv=at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C错误;由对B项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4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6.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 s,按规定速度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位移为8 m,符合规定 B.位移为8 m,不符合规定C.位移为4 m,符合规定 D.位移为4 m,不符合规定解析:选C 由题意知,汽车刹车后的位移x=t=t=4 m<5.9 m,所以符合规定。故C正确。7.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斜面滑下,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3 m/s,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A.4 m/s B.5 m/s C.6 m/s D.3 m/s解析:选D 设斜面长为x,加速度为a,到达底端的速度为v,则由v= ,得3 m/s=,所以v=3 m/s,D正确。8.[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3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 mC.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 mD.可以求得O、B之间的距离为12.5 m解析:选BC 由Δx=aT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a===,因为不知道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故A错误;根据xCD-xBC=xBC-xAB=1 m,可知xCD=(3+1)m=4 m,故B正确;物体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vB=AC= m,由v2=2ax可得O、B两点间的距离为xOB==· m=3.125 m,所以O与A间的距离为xOA=xOB-xAB=(3.125-2)m=1.125 m,故C正确,D错误。9.[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做匀加速运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B、C、D、E点的速度之比为1∶2∶3∶4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tC=tDC.物体从A运动到E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通过B点的速度v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解析:选BC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推论可得tB∶tC∶tD∶tE=1∶∶∶2,故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为1∶∶∶2,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tC=tD,故A错误,B正确;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AB与BE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B点为AE段的中间时刻,则物体从A运动到E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B,故C正确;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所用时间不同,故其速度增量不同,故D错误。10.一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A.t0 B.(-1)t0C.2(+1)t0 D.(2+1)t0解析:选C 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到e和从e到a的时间比为1∶(-1),即t∶t0=1∶(-1),得t=(+1)t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到b和从b到e的时间相等,所以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2t,即2(+1)t0,故C正确。11.[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内的位移比前1 s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加速度为0.2 m/s2B.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小球第14 s初的速度为2.8 m/sD.第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解析:选A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得a=0.2 m/s2,故A正确;小球15 s末的速度v15=at15=0.2×15 m/s=3 m/s,则小球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15== m/s=1.5 m/s,故B正确;小球第14 s初的速度等于13 s末的速度,则v13=at13=0.2×13 m/s=2.6 m/s,故C错误;小球第14 s末的速度v14=at14=0.2×14 m/s=2.8 m/s,则第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2.9 m/s,故D错误。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一段位移x1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量为Δv,紧接着通过第二段位移x2,速度变化量仍为Δv。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段位移x1一定大于第二段位移x2B.两段运动所用时间一定不相等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解析:选C 两段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根据t=知,两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小于第二段位移,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大于第二段位移,故A、B错误;两段过程的时间相等,设为Δt,则有x2-x1=a(Δt2),又Δv=aΔt,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故C正确;运动的总时间t=2×=,则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l未知),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m/s、v2=6 m/s。(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2)若物体的加速度a=2 m/s2,试求AC段的距离l。解析:(1)设A、B、C三点速度分别为vA、vB、vC对于AB段,有=v1,对于BC段,有=v2对于AC全程,B为中间位置,有vB=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vB=5 m/s,vA=1 m/s,vC=7 m/s。(2)对于AC全程,有l==12 m。答案:(1)5 m/s (2)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