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导学案)
展开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活动必备知识
一、潜藏的逻辑谬误
(一)同一律
1.内容和要求
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2.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容,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表现为: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3.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二)矛盾律
1.内容和要求
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2.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3.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三)排中律
1.内容和要求
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2.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3.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四)充足理由律
1.内容和要求
在思维的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或论点是真实不虚的,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缺乏充足的理由,那就没有论证性。正确的思维是论证性的思维,要求摆事实讲道理,言之成理,持之成故,以理服人。否则,就违背了充足理由律。
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1)毫无理由:不讲任何理由,就下结论。
(2)理由虚假:这类虽然也列举理由,但理由却是主观臆造的,以这类不存在或虚假的理由为依据而进行论证,就要犯“理由虚假”的逻辑错误。
(3)推不出:给出的理由是真实的,但它同推断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理由推不出结论,也即论证的过程有问题。
3.充足理由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果不具有充足的理由,就不能轻易下结论。
(2)注意透过事物的直观存在,挖掘背后的成因。
二、有效的推理形式
1.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2.三段论是通过两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例如: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三段论展示其推理过程:
李在道边而甜,必有人摘吃(大前提)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无人摘吃(小前提)
所以必苦李(结论)
三、合理的论证方法
1.隐含前提
论证过程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的每一个环节,在论证中省略的部分,往往潜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论证省略的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许多时候,如果深入追问,往往会发现还有其他隐含前提。这些前提只要有一个不成立,论点就值得怀疑。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逻辑方法,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问题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入文本的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
2.间接论证
逻辑论证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直接论证:是从论据的真实性中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间接论证:是通过确定另一个判断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间接论证通常有三种方法,即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
(1)排除法。排除法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作业中常用到的选择方法。依据类比对比及可行性得出的判断对事物存在的假命题进行排除的方式。常用下列公式表示它的结构:
论题:p
设:p、q、r
解:pvqvr
运用排除法时应透过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理: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
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
文章先分析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做法,否定这些错误的做法,也就证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
(2)归谬法。归谬法是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跟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跟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按照从被反驳判断引申、推导出的“后件”的虚假或荒谬的表现来看,归谬法不外乎以下两种形式:
①从被反驳判断引申出的是一个违背生活常识、违反已知真理或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判断。其推理的基本形式为: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
②从被反驳判断引申出的是一对自相矛盾的判断。其推理的形式是:如果p,则〈q并且非q〉;非〈q并且非q〉,所以非p。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3)反证法。反证法就是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
其证明过程如下:
论题:p
反论题:非p
证明:“非p”虚假
所以:“p”为真(根据排中律)
比如: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一定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因为,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产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样的后果是人人都不希望出现的。
四、辩论
辩论具有驳诘性,辩论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观点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辩论具有应对性,辩论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驳倒对方观点,而且还要不断地应对来自对方的质问与反驳。此外,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还表现出一种相互激发、相互牵制的关系;辩论双方言辞激烈但又出语严谨,尽可能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流畅的表达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准备是否充分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辩论首先要认真研究辩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正确把握辩题的内涵,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广泛搜集与辩题有关的材料,找好论据。最后要深入分析对方观点,推测对方所持的理由和根据,制定辩论的策略。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准确、简洁、生动、连贯。要写出简明的辩论提纲。
活动任务达成
1.在电影院里,几个年轻人旁若无人地议论着影片的内容,声音越来越大,旁边一位老年人小声提醒他们:“你们别再说话了,好吗?”有个年轻人却反问道:“你不是也在说话吗?”
请根据画横线的词语,分析年轻人的逻辑错误。
我的答案:
答案 (示例)年轻人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中的混淆或偷换概念。两处画横线的“说话”表达的概念不同。其中,老年人小声提醒他们“你们别再说话了,好吗?”中的“说话”指的是年轻人足以影响他人观看电影的大声说话;那个年轻人反问的“你不是也在说话吗?”中的“说话”指的是老年人提醒年轻人的小声说话。
2.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条繁华大街上,有一家百货商店在一天晚上被人盗走了一批财物。事情发生后,芝加哥警方经过侦察拘捕了三名嫌疑犯。他们是:山姆、汤姆与吉宁士。后来,经过调查和审问,查明了以下事实:
(1)罪犯是开车逃走的;
(2)不伙同山姆,吉宁士决不会作案;
(3)汤姆不会开汽车;
(4)罪犯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一伙。
请问:在这个案子里,山姆有罪吗?并说明理由。
我的答案:
答案 (示例)有罪。假设山姆无罪,由(2)可知吉宁士也不会作案,亦无罪。那么仅剩汤姆一人作案,由(1)(3)可知汤姆不会开车,而罪犯是开车逃走的,则假设不可能成立,所以山姆必定有罪。
3.班上举行“网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正方:网购利大于弊。对消费者来说,网购既省时又省钱。对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简化了交易环节,省去了店面租金,可以产生更大的利润。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大大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反方:
答案 (示例)反方:网购弊大于利。对消费者来说,很多人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在网络上,并不省时;另外,网上的东西质量没有保障,表面上省了钱,实际上却浪费了钱。对商家来说,交易时间不固定,作息时间被打乱,这些都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交际。对整个社会来说,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等还有很多不足,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