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浙江省嘉兴重点中学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689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浙江省嘉兴重点中学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689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浙江省嘉兴重点中学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0689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浙江省嘉兴重点中学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若△÷,则“△”可能是( )
A. B. C. D.
2.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若∠C=65°,则∠P的度数为( )
A.65° B.130° C.50° D.100°
3.在△ABC中,AB=AC=13,BC=24,则tanB等于( )
A. B. C. D.
4.实数 的相反数是 ( )
A.- B. C. D.
5.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1=60°,则∠2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75°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3•a2=a6 B.a﹣2=﹣ C.3﹣2= D.(a+2)(a﹣2)=a2+4
7.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5=0的两根,则x12+x22的值为( )
A.6 B.8 C.14 D.16
8.函数y=ax2与y=﹣ax+b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9.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3x﹣m+1>0的最小整数解为2,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4≤m<7 B.4<m<7 C.4≤m≤7 D.4<m≤7
10.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一点(除原点外)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比为3,且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值为( )
A.﹣ B.﹣3 C. D.3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将一个底面半径为2,高为4的圆柱形纸筒沿一条母线剪开,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形面积为_____.
12.计算:(π﹣3)0﹣2-1=_____.
13.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_____.
14.在Rt△ABC纸片上剪出7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点E,F落在AB边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Rt△ABC的面积为_____.
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5,sin∠BAC=,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
16.因式分解:x3﹣4x=_____.
17.当 __________时,二次函数 有最小值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5),且抛物线经过点A(1,3).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果点A关于该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是B点,且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是C点,求△ABC的面积.
19.(5分)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则__
20.(8分)某中学七、八年级各选派10名选手参加知识竞赛,计分采用10分制,选手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或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10分为优秀,这次竞赛后,七、八年级两支代表队选手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下,其中七年级代表队得6分、10分的选手人数分别为a、b.
队别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七年级
6.7
m
3.41
90%
n
八年级
7.1
7.5
1.69
80%
10%
(1)请依据图表中的数据,求a、b的值;
(2)直接写出表中的m、n的值;
(3)有人说七年级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八年级;所以七年级队成绩比八年级队好,但也有人说八年级队成绩比七年级队好.请你给出两条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
21.(10分)如图,直线y=x+2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m,3),与x轴交于点C.求双曲线的解析式;点P在x轴上,如果△ACP的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
22.(10分)如图,在等边中,,点D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连接AD,过点D作,垂足为D,交射线AC与点设BD为xcm,CE为ycm.
小聪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0
1
2
3
4
5
___
0
0
说明:补全表格上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线段BD是线段CE长的2倍时,BD的长度约为_____cm.
23.(12分)(11分)阅读资料:
如图1,在平面之间坐标系xOy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1,y1),由勾股定理得AB1=|x1﹣x1|1+|y1﹣y1|1,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
我们知道,圆可以看成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x,y)为圆上任意一点,则A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为OA1=|x﹣0|1+|y﹣0|1,当⊙O的半径为r时,⊙O的方程可写为:x1+y1=r1.
问题拓展:如果圆心坐标为P(a,b),半径为r,那么⊙P的方程可以写为 .
综合应用:
如图3,⊙P与x轴相切于原点O,P点坐标为(0,6),A是⊙P上一点,连接OA,使tan∠POA=,作PD⊥OA,垂足为D,延长PD交x轴于点B,连接AB.
①证明AB是⊙P的切点;
②是否存在到四点O,P,A,B距离都相等的点Q?若存在,求Q点坐标,并写出以Q为圆心,以OQ为半径的⊙O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4.(14分)已知AC,EC分别为四边形ABCD和EFCG的对角线,点E在△ABC内,∠CAE+∠CBE=1.
(1)如图①,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正方形时,连接BF.
i)求证:△CAE∽△CBF;
ii)若BE=1,AE=2,求CE的长;
(2)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矩形,且时,若BE=1,AE=2,CE=3,求k的值;
(3)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菱形,且∠DAB=∠GEF=45°时,设BE=m,AE=n,CE=p,试探究m,n,p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A
【解析】
直接利用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
。
故选:A.
【点睛】
考查了分式的乘除运算,正确分解因式再化简是解题关键.
2、C
【解析】
试题分析:∵PA、PB是⊙O的切线,∴OA⊥AP,OB⊥BP,∴∠OAP=∠OBP=90°,又∵∠AOB=2∠C=130°,则∠P=360°﹣(90°+90°+130°)=50°.故选C.
考点:切线的性质.
3、B
【解析】
如图,等腰△ABC中,AB=AC=13,BC=24,
过A作AD⊥BC于D,则BD=12,
在Rt△ABD中,AB=13,BD=12,则,
AD=,
故tanB=.
故选B.
【点睛】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4、A
【解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判断.
【详解】
实数 的相反数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5、C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D作DE∥a,∵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ADC=90°,∴∠3=90°﹣∠1=90°﹣60°=30°,∵a∥b,∴DE∥a∥b,∴∠4=∠3=30°,∠2=∠5,∴∠2=90°﹣30°=60°.故选C.
考点:1矩形;2平行线的性质.
6、C
【解析】
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负指数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分别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a3•a2=a5,故A选项错误;
B、a﹣2=,故B选项错误;
C、3﹣2=,故C选项正确;
D、(a+2)(a﹣2)=a2﹣4,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平方差公式,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2,x1•x2=-5,再变形x12+x22得到(x1+x2)2-2x1•x2,然后利用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一元二次方程x2-2x-5=0的两根是x1、x2,
∴x1+x2=2,x1•x2=-5,
∴x12+x22=(x1+x2)2-2x1•x2=22-2×(-5)=1.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x1+x2=- ,x1•x2= .
8、B
【解析】
选项中,由图可知:在,;在,,∴,所以A错误;
选项中,由图可知:在,;在,,∴,所以B正确;
选项中,由图可知:在,;在,,∴,所以C错误;
选项中,由图可知:在,;在,,∴,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函数与中,相同的系数是“”,因此只需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直线”的变化趋势确定出两个解析式中“”的符号,看两者的符号是否一致即可判断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情况,而这与“b”的取值无关.
9、A
【解析】
先解出不等式,然后根据最小整数解为2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之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解不等式3x﹣m+1>0,得:x>,
∵不等式有最小整数解2,
∴1≤<2,
解得:4≤m<7,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解不等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解析】
设该点的坐标为(a,b),则|b|=1|a|,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k=±1,再利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出k=-1,此题得解.
【详解】
设该点的坐标为(a,b),则|b|=1|a|,
∵点(a,b)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
∴k=±1.
又∵y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
∴k=﹣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k=±1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圆锥的母线长,再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由题意得圆锥的母线长
则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形面积.
考点:勾股定理,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半径母线.
12、
【解析】
分别利用零指数幂a0=1(a≠0),负指数幂a-p=(a≠0)化简计算即可.
【详解】
解:(π﹣3)0﹣2-1=1-=.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3、40°.
【解析】
∵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B′处,
∴∠ACD=∠BCD,∠CDB=∠CDB′,
∵∠ACB=90°,∠A=25°,
∴∠ACD=∠BCD=45°,∠B=90°﹣25°=65°,
∴∠BDC=∠B′DC=180°﹣45°﹣65°=70°,
∴∠ADB′=180°﹣70°﹣70°=40°.
故答案为40°.
14、
【解析】
如图,设AH=x,GB=y,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构建方程组求出x,y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设AH=x,GB=y,
∵EH∥BC,
,
∵FG∥AC,
,
由①②可得x=,y=2,
∴AC=,BC=7,
∴S△ABC=,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相似,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24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BD与AC互相垂直且平分,因为,AB=10,所以BD=6,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的AC=8,即AC=16;
考点:三角函数、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16、x(x+2)(x﹣2)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x,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x3﹣4x=x(x2﹣4)=x(x+2)(x﹣2).故答案为x(x+2)(x﹣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17、1 5
【解析】
二次函数配方,得:,所以,当x=1时,y有最小值5,
故答案为1,5.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y=-(x-3)2+5(2)5
【解析】
(1)设顶点式y=a(x-3)2+5,然后把A点坐标代入求出a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B(5,3),再确定出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
(1)设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3)2+5,
将点A(1,3)的坐标代入上式,得3=a(1-3)2+5,解得
∴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A(1,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
∴B(5,3).
令x=0,则
∴△ABC的面积
【点睛】
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9、10
【解析】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再把 变形为,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 .
【详解】
解: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
,
,
.
故答案为 10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
20、(1)a=5,b=1;(2)6;20%;(3)八年级平均分高于七年级,方差小于七年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中数据求出a与b的值即可;
(2)根据(1)a与b的值,确定出m与n的值即可;
(3)从方差,平均分角度考虑,给出两条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即可.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
解得a=5,b=1;
(2)七年级成绩为3,6,6,6,6,6,7,8,9,10,中位数为6,即m=6;
优秀率为=20%,即n=20%;
(3)八年级平均分高于七年级,方差小于七年级,成绩比较稳定,
故八年级队比七年级队成绩好.
考点:1.条形统计图;2.统计表;3.加权平均数;4.中位数;5.方差.
21、(1)(2)(-6,0)或(-2,0).
【解析】
分析:(1)把A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得m的值,则可求得A点坐标,再把A点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得k的值,可求得双曲线解析式;
(2)设P(t,0),则可表示出PC的长,进一步表示出△ACP的面积,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则可求得P点坐标.
详解:(1)把A点坐标代入y=x+2,可得:3=m+2,解得:m=2,∴A(2,3).∵A点也在双曲线上,∴k=2×3=6,∴双曲线解析式为y=;
(2)在y=x+2中,令y=0可求得:x=﹣4,∴C(﹣4,0).∵点P在x轴上,∴可设P点坐标为(t,0),∴CP=|t+4|,且A(2,3),∴S△ACP=×3|t+4|.∵△ACP的面积为3,∴×3|t+4|=3,解得:t=﹣6或t=﹣2,∴P点坐标为(﹣6,0)或(﹣2,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交点,掌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每个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22、(1)1.1;(2)见解析;(3).
【解析】
(1)(2)需要认真按题目要求测量,描点作图;
(3)线段BD是线段CE长的2倍的条件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图象,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详解】
根据题意测量约
故应填:
根据题意画图:
当线段BD是线段CE长的2倍时,得到图象,该图象与中图象的交点即为所求情况,测量得BD长约.
故答案为(1)1.1;(2)见解析;(3)1.7.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作图和函数图象实际意义的理解,在中,考查学生由数量关系得到函数关系的转化思想.
23、问题拓展:(x﹣a)1+(y﹣b)1=r1综合应用:①见解析②点Q的坐标为(4,3),方程为(x﹣4)1+(y﹣3)1=15.
【解析】
试题分析:问题拓展:设A(x,y)为⊙P上任意一点,则有AP=r,根据阅读材料中的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出⊙P的方程;
综合应用:①由PO=PA,PD⊥OA可得∠OPD=∠APD,从而可证到△POB≌△PAB,则有∠POB=∠PAB.由⊙P与x轴相切于原点O可得∠POB=90°,即可得到∠PAB=90°,由此可得AB是⊙P的切线;
②当点Q在线段BP中点时,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QO=QP=BQ=AQ.易证∠OBP=∠POA,则有tan∠OBP==.由P点坐标可求出OP、OB.过点Q作QH⊥OB于H,易证△BHQ∽△BO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QH、BH,进而求出OH,就可得到点Q的坐标,然后运用问题拓展中的结论就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解:问题拓展:设A(x,y)为⊙P上任意一点,
∵P(a,b),半径为r,
∴AP1=(x﹣a)1+(y﹣b)1=r1.
故答案为(x﹣a)1+(y﹣b)1=r1;
综合应用:
①∵PO=PA,PD⊥OA,
∴∠OPD=∠APD.
在△POB和△PAB中,
,
∴△POB≌△PAB,
∴∠POB=∠PAB.
∵⊙P与x轴相切于原点O,
∴∠POB=90°,
∴∠PAB=90°,
∴AB是⊙P的切线;
②存在到四点O,P,A,B距离都相等的点Q.
当点Q在线段BP中点时,
∵∠POB=∠PAB=90°,
∴QO=QP=BQ=AQ.
此时点Q到四点O,P,A,B距离都相等.
∵∠POB=90°,OA⊥PB,
∴∠OBP=90°﹣∠DOB=∠POA,
∴tan∠OBP==tan∠POA=.
∵P点坐标为(0,6),
∴OP=6,OB=OP=3.
过点Q作QH⊥OB于H,如图3,
则有∠QHB=∠POB=90°,
∴QH∥PO,
∴△BHQ∽△BOP,
∴===,
∴QH=OP=3,BH=OB=4,
∴OH=3﹣4=4,
∴点Q的坐标为(4,3),
∴OQ==5,
∴以Q为圆心,以OQ为半径的⊙O的方程为(x﹣4)1+(y﹣3)1=15.
考点:圆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4、(1)i)证明见试题解析;ii);(2);(3).
【解析】
(1)i)由∠ACE+∠ECB=45°,∠ BCF+∠ECB=45°,得到∠ACE=∠BCF,又由于,故△CAE∽△CBF;
ii)由,得到BF=,再由△CAE∽△CBF,得到∠CAE=∠CBF,进一步可得到∠EBF=1°,从而有,解得;
(2)连接BF,同理可得:∠EBF=1°,由,得到,,故,从而,得到,代入解方程即可;
(3)连接BF,同理可得:∠EBF=1°,过C作CH⊥AB延长线于H,可得:
,,
故,
从而有.
【详解】
解:(1)i)∵∠ACE+∠ECB=45°,∠ BCF+∠ECB=45°,∴∠ACE=∠BCF,又∵,∴△CAE∽△CBF;
ii)∵,∴BF=,∵△CAE∽△CBF,∴∠CAE=∠CBF,又∵∠CAE+∠CBE=1°,∴∠CBF+∠CBE=1°,即∠EBF=1°,∴,解得;
(2)连接BF,同理可得:∠EBF=1°,∵,∴,,∴,∴,,∴,∴,解得;
(3)连接BF,同理可得:∠EBF=1°,过C作CH⊥AB延长线于H,可得:
,,
∴,
∴.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
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