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同步练习01
    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同步练习02
    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同步练习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精品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精品课时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同步练习,0亿人至1849年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汽车数量增多,导致交通拥挤B.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增加产量
    C.土地乱占用,耕地面积锐减D.大量植被破坏,导致耕地退化
    2.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B.保护环境C.节约资源D.男女平等
    3.人类人口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资源有限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大量的人类活动使环境逐渐恶化
    4.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B.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类可以随意利用
    C.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B.乱占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播种优质小麦种子,增加产量
    D.私家车数量飙升,尾气排放量增大,污染空气
    6.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B.环境能为人类提供无限的资源
    C.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对环境改造越有利
    D.人口的过快增长是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
    7.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优生优育B.少生优生
    C.晚婚晚育D.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8.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
    A.③⑤B.①③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9.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C.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D.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10.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其中所含的汞、镉等重金属的危害.关于废电池处理最好的办法是( )
    A.埋入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11.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持续出现了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
    A.大气污染B.火山喷发
    C.植被遭受破坏D.土壤污染
    1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 )
    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3.目前世界上表现的突出问题如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其根本原因是( )
    A.科技不够发展
    B.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统一协调规划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人口猛增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③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无限制增长人口.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15.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2016年开始国家实行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列说法符合新要求的是( )
    A.晚婚晚育B.少生优生
    C.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D.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胎
    16.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是长期食用富含哪种元素的食物造成的( )
    A.铜B.镁C.锌D.汞
    17.“情森森,雾蒙蒙,浓烟锁重楼.秸秆之烟天上来,问君开车几多愁.互相见,泪朦胧,灰飞烟灭几时休.”这是人们面对焚烧秸秆发出的无奈之语,下列除了哪项外,均属于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 )
    A.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B.破坏土壤结构,烧死有益微生物
    C.产生烟尘,影响健康
    D.没有合理回收,浪费资源
    18.下列行为都是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B.不断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前提下,早婚早育是可以的
    B.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C.给农作物多施化肥,少施农家肥,可减少环境污染
    D.家中饲养猫、狗等宠物,一定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20.计划生育是指( )
    A.每个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生育
    B.国家对人们的生育实行统一计划
    C.一对夫妻一定生育一个孩子
    D.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二、判断题
    2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2.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判断对错)
    23.对于城市垃圾,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是露天焚烧.
    24.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三、综合题
    25. 1910年梅托斯等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
    (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必然是粮食 。
    (2)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遭到 。
    (3)人口剧增,加速了 污染,而环境污染的加剧会加速粮食的匮乏,使人口死亡率 。
    (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 起到了重要作用。
    26.根据下列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多少时间 ?
    (2)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变化 ?你能推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
    (3)假设1995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 ;如果她们都有晚育的要求,到25岁才生孩子,那么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 。
    27.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1)我国从 年开始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
    (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你认为,这可能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写两点) 。
    2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 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 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1)从以上数据看,我省人口性别比例基本接近1:1,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 染色体。
    (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人口增长幅度不大,说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在发挥作用,计划生育国策中不属于控制人口数量的是 ( )
    A.优生B.少生C.晚婚 D.晚育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人口普查也是调查,下列有关人口普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明确调查目的B.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不必逐个调查,可采用抽样法D.必须明确调查对象
    29.应用知识,解读问题.
    (一)预习思考
    材料一:2014年4月10日,兰州市威立雅水务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水样中苯(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其中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引发水污染事件.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污染源被认定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露,污染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检测结果显示出自来水中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自流沟苯含量170微克/升,远超国家标准的10微克/升.
    材料二:去年以来,玉林市全面推进“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围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为主要任务,以消除“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为重点内容.具体措施是:“一整三改”美家园:“一整”就是开展“村庄卫生整洁”行动,“三改”就是改善设施、改造风貌、改变陋习.“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一检三推”绿田园:“一检”就是全面清检田园废弃物,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农田“白色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收和分类处理农药瓶、肥料袋等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三推”就是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推出一批标准化生产新田园.
    (二)设问解疑
    (1)问: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什么病?
    答: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 .
    (2)问:材料二中提到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由生活中哪一类物质导致的?
    答:“白色污染”主要是由 导致的.
    A.塑料包装袋B.白色洗衣粉C.石灰D.废电池
    (3)问:玉林市政府在实施“一整三改”美家园时推进农村沼气池和农村水污染整改项目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对农村居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 处理,达到减轻水污染的目的.
    (4)问: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玉林市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中,哪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
    答: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措施是 .
    A.“一整三改”美家园B.“一保三治”净水源
    C.“一检三推”绿田园D.清洁家园
    (5)(三)简结转新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哪些预防水污染的实际行动?请举一例.
    答: .
    四、实验探究题
    30.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相同)
    (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 装置,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 。
    (3)若A装置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
    (4)如果装置 种子的 萌发数明显少于装置 ,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数量增加,私家车数量会随之增加,大量使用私家车,会对空气造成污染,A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这不属于负面影响,故B符合题意。
    C、人口快速增长,会占用大量的耕地来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减小,属于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人口快速增长,会占用大量的耕地来建设住宅,植被面积也会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属于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难度不大,需要熟知: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人口过多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严重等问题。
    2.【答案】A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故答案为:A
    【分析】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3.【答案】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目前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
    D、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所以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为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4.【答案】B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保护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人类就能得以更好的生存,故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不符合题意。
    B.自然资源丰富,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肆意开采利用,也会枯竭,符合题意。
    C.人口的激增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水资源问题: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限制世界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水的充足供应,人类就会消亡,但水必须是卫生的,因为很多疾病都是通过水来传播的;能源问题:人口激增,能源物质消耗加速;人口激增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物种灭绝加速。故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乱砍乱伐,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A不符合题意。
    B.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植被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加剧,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小麦种子,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C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6.【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类的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环境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可见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7.【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所以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ABC都只是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不是目的,ABC错误。
    【分析】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也是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答案】A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剧毒不易降解的农药还会沿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这些活动都会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可见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
    9.【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我国人口增长与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基本相同,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A不符合题意。
    B.人口倍增期是指若人口按某一固定增长率增长,其总人数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年数表示。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B不符合题意。
    C.影响人口数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C不符合题意。
    D.近年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缓解人口过剩带来的粮食、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的压力,提高人口素质,加速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人口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将会导致粮食匮乏、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维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缓解人口过剩带来的粮食、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的压力,提高人口素质,加速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0.【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它垃圾分开,集中起来送去回收,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故答案为:D.
    【分析】废电池里面都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11.【答案】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可知“沙尘暴”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干旱的沙漠,大风吹起细纱,漫天飘着细沙.
    故答案为:C
    【分析】“沙尘暴”虽然使司机师傅看不清道路,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它对治理酸雨有帮助,能起到中和的作用. 沙尘暴”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干旱的沙漠,大风吹起细纱,漫天飘着细沙引起的.
    12.【答案】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能引起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造成的;其次人口的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降低了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等.
    13.【答案】C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迫使人们向生物圈索取更多的粮食、淡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但是,地球能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出现了粮食短缺、水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故答案为:C.
    【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4.【答案】B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同时,人口过渡增长导致的失业问题可能引发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虽然是制约人口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但人不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就能够生存的,衣、住、行、资源、环境以及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众多问题,同样在制约着人口的增长.
    故答案为:B
    【分析】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15.【答案】C
    【考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016年开始国家实行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列说法符合新要求的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6.【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汞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日本水俣湾而得名.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有害元素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D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山林附近,一旦引发大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由于大部分高速公路两旁有大量的农田,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可见,没有合理回收,浪费了资源,不属于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
    故答案为:D
    【分析】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8.【答案】B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因此A措施不会形成相反的效果.
    B、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故B措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D、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D措施不会形成相反的效果.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19.【答案】B
    【考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解:A、坚持晚婚、晚育,对个人来说有利于健康、工作和学习;对国家来说,坚持晚婚、晚育,则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错误.
    B、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一定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避免盲目性,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正确.
    C、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错误.
    D、家中饲养猫、狗等宠物,一定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错误.
    故选:B
    【分析】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0.【答案】B
    【考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解: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汉族家庭或一对汉族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计划生育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可结合计划生育的概念、要求来分析.
    21.【答案】(1)正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分析】晚婚: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女20岁,男22岁)三年以上结婚者,即为晚婚。
    晚育: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男的没有要求。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
    22.【答案】(1)正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多耕地,导致大量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过度利用生物资源。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将会导致粮食匮乏、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甚至会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给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3.【答案】(1)错误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城市垃圾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对城市垃圾改露天放置改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决不可使用填海法、焚烧法、堆放法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分析】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而不是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24.【答案】(1)正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中国可灌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45%,但这45%的耕地生产了70%的粮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水稻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农作物.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奇迹的背后,便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据此解答.
    25.【答案】(1)产量下降
    (2)枯竭
    (3)环境;提高
    (4)人口增长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必然是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遭到枯竭.
    (3)人口剧增,加速了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的加剧会加速粮食的匮乏,使人口死亡率提高.
    (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产量下降;
    (2)枯竭;
    (3)环境;提高;
    (4)人口增长.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26.【答案】(1)大约1600~1700年;大约85年
    (2)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2400万;800万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数据可知,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600一1700年。从1764年的2.0亿人至1849年4.1亿人,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大约85年。
    (2)从1949年一1989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这时人口数量翻一番用了不到40年。我国是1949年1月成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致使人口不断增加。
    (3)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50亿。假设1995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都是20岁生孩子,到2000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2400万人,如果有晚育要求,都到25岁时才生孩子,每人生一个孩子,5年后只有20岁的女性800万人生育,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800万人。
    【分析】 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第一次是从1600到1700年,在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是在1785年左右,所以用了大约85年的时间,近半个世纪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没有实施晚育,那么增加的人口是3×800万=2400万,如果是晚育,那么到2000年,只有20岁的女性达到生育的年龄,那么增加的人类数量就是800万。
    27.【答案】(1)2005;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
    (2)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我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步人了老龄化社会,判断的理由是 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达11%。(2)我国由于长期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的格局是“四二一”,即祖辈4人,父辈2人,子代1人。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老年人无人照料、影响社会的发展。
    【分析】1、从图上可以读出我国人口在2005年时,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1%,超过了联合国的传统标准10%。
    2、四二一家庭,指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所构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当前中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这一生育政策,人们从家庭的角度推算出所谓四二一家庭结构。由此而担心将来由两个劳动力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负担太重,抚养系数过大。
    28.【答案】(1)性
    (2)A
    (3)C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1)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故选A。
    (3)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故C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性
    (2)A
    (3)C
    【分析】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人口普查属于调查,要注意调查的注意事项,逐一分析解答。
    29.【答案】(1)癌症
    (2)A
    (3)无害化
    (4)B
    (5)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解:(1)据材料一所知如果人长时间饮用被苯污染的自来水,容易诱发癌症,因为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其中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等;(3)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如,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再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化的目的;(4)“一保三治”净水源:“一保”就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活动,“三治”就是整治江河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整治“养殖污染”;故玉林市政府采取措施中,一保三治”净水源一项是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确保玉林市居民用水安全的;(5)水污染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可从这三个方面找到相关措施,如:(1)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2)“工业三废”、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3)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故答案为:(1)癌症;(2)A;(3)无害化;(4)B;(5)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水域污染,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方面解答.
    30.【答案】(1)A和 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胚已死亡/胚的结构不完整/胚处于休眠期 (写出一个即可)
    (4)C;A
    【考点】人口增长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而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和B中,变量是空气,因而不是我们所要探究的;A和C,一个水分中含有酸性物质,一个放了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符合我们所要探究的;而A和D,D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萌发,因为里面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而出现了两个变量。
    (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
    (3)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
    故答案为:(1)A和 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3)胚已死亡/胚的结构不完整/胚处于休眠期 (写出一个即可);(4)C;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相关试卷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测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关注农村环境 同步练习,共生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节 发酵技术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节 发酵技术精品一课一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发酵技术 同步练习,3%、0,7%为最高,B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课时作业,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动物的主要类群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同步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