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测试题
展开
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2关注农村环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桑基鱼塘”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鱼塘中的塘泥富含有机质,是非常好的肥料,可以为桑树生长提供( )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氧气
2.为了保护环境,各地对焚烧秸秆作出了严厉的管控,对于秸秆焚烧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焚烧秸秆可导致大气污染
B.焚烧秸秆是一种进行无害处理的方法
C.焚烧秸秆是一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D.焚烧秸秆可产生有害气体
3.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长期使用化肥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中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下列做法有违该法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
C.推广卫生厕所 D.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在生态农业中,粪便要经过沼气池发酵后再施给庄稼
B.生态农业不会改变太阳能的利用率
C.农田生态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精细管理
D.大面积种植速生树柠檬桉并不会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
6.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
A.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B.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
C.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D.过度开采、消耗自然资源
7.下列有关现代科技与成果的描述不符的是( )
A.试管婴儿——帮助人类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
B.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
C.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生态农业——获得高产量的生物新品种
8.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斤,几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天津模式”新农村实验项目已实现零废弃生态农业,让秸秆和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用,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天津模式”中农家肥随水施肥新技术,是迄今全国领先的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农家肥因为恶臭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下列可行的是( )
A.使用浓香香水 B.使用空气清新剂
C.使用酶制剂 D.使用大肠杆菌
9.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杆的处理,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在农田就地焚烧,灰分还田经济划算
B.可以作为造纸、纤维板的原材料
C.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
D.用于沼气发酵或饲养牲畜后再作为肥料还田
10.某生物小组运用“建设生态家园”的知识,分析下列几种生态类型,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A.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B.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多施化肥的种子田 D.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11.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是( )
A.将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B.将生活垃圾倒入河里发酵
C.将生活污水直接排远些 D.将垃圾直接埋到屋前地里
12.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13.每年的五月初绵阳周边的农民都会燃烧秸秆,这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对人的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其实处理秸秆的方法很多,你认为下列哪种处理方法也不合理( )
A.将秸秆直接扔进附近的河流中减少燃烧带来的污染
B.联系周边的饲料厂收购秸秆并加工成某些动物饲料
C.联系一些新能源公司收购秸秆来生产柴油等燃料
D.建议农民修建沼气池,将这些秸秆用来声场沼气
14.在生态农业村中沼气池的作用是( )
A.作为肥料的中转站
B.通过沼气消灭某些细菌
C.收集农作物秸秆以及其它生物粪便
D.在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微生物更好地分解有机物
15.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其中,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畜禽和微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隐含着一条食物链:农作物→细菌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属于分解者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受污染越严重
16.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17.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 )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B.土地沙漠化加速发展
C.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D.以上三项均是
18.“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9.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下列关于农作物秸秆处理中,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
A.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
B.作为牛羊饲料
C.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切料
D.就地焚烧
20.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生态厕所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它的主要特点是( )
A.地下设有沼气池
B.用特殊农作物进行空气净化杀毒
C.一般建在风景区
D.装备无水马桶
二、判断题
21.生态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它的稳定依赖于人的作用。
22.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3.生态农业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4.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5. 2019年是农历猪年, 不同的结体,表达着相同的心愿,祈盼“诸”事遂愿,国泰民安。请分析回答:
(1)刚出生的小猪碰到乳头就会吮吸,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
(2)河口区正邦生态养猪基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下图为该基地生态系统简图。
①在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②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农作物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③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 ,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6.木兰溪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木兰溪一度成为工业污水排放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昔日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木兰溪属于 (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物质和能量沿 传递.
(3)过度排放污水,使河流的鱼类大量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 (越强/越弱).
(4)鱼和藻类都能生存的原因是:藻类能够进行 ,为鱼提供 和氧气;鱼能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排出的粪便等废物被 分解之后,能再被藻类利用.
(5)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
27.“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下图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 。
(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 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 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 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 (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 的危害最大。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 。
28.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菇房中的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图中人与猪的种间关系是 。
(3)动物的粪便、作物秸秆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及甲烷细菌的作用产生 ,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沼气池不仅能减少焚烧秸秆对能源的浪费,还能减少 。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流动和逐级递减,而构建该综合农业体系能实现物质的 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9.我国珠三角平原地区洪涝多风,当地人民创建了一种“基塘台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所示,将地势低洼,易发洪患之处挖成池塘养鱼养鸭,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果树、粮棉等。这样既能防洪,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基塘台田是一个人工构建的 。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属于 ,鱼、鸭属于 ;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 。
(2)护坡植物能使坡堤坚固,是因为植物的 (器官)不仅能够固定植物,还能保持水土;将低矮的粮棉栽种在果树之间,因为树林能够 ,起到保护粮棉的作用。
(3)不同食性的动物适合栖息在不同水层,鸭和鲢鱼能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小鱼、小虾也是鸭的食物,鱼、鸭粪便不仅可作为浮游动植物的养料,还可在产甲烷菌等 者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化为沼气,另一部分转化为水体和塘泥中的 被水草和基堤上的作物吸收利用。
(4)以基塘台田为基础,养殖更多生物种类(如上图所示),使食物网更加复杂,既提高了 能力,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综上所述,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还促进了物质循环。
30.“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如图所示)。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耕作者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桑树和鱼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生产者 消费者 B.消费者 分解者
C.生产者 生产者 D.分解者 生产者
(2)“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不属于桑树蒸腾作用意义的是( )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B.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被灼伤
C.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D.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物质循环利用
B.分解者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树叶等生产沼气,是物质循环关键一环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完成循环
D.该池塘中存着大量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生产者,是某些鱼类的食物
(4)某同学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绘制了一条食物链:人→鱼→蚕→桑。该食物链存在的主要错误是( )
A.箭头的方向不对
B.生产者应当在左侧
C.蚕与桑不是捕食关系
D.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不止一条
(5)该生态系统中,绿藻是鲮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鲮鱼的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描述中包含1条食物链
B.鲮鱼与小虾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水体富营养化,能增加鲮鱼产量
D.该池塘若被汞污染,绿藻中汞含量最高
(6)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蚕的食物来源。兴趣小组将阳光照射下的桑叶经酒精脱色、碘液染色之后,分别制作桑叶表皮和桑叶横切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上下表皮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上表皮气孔数量比下表皮多,是对较为干旱环境的适应
C.叶肉细胞被碘液染成蓝色,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表皮临时装片中,被染成蓝色的保卫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7)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等功效,下列对于桑和桑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桑葚内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桑叶光合作用的产物
B.桑葚果实中甜味物质,贮存在桑葚细胞的叶绿体中
C.将桑葚放入密闭瓶子,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会减少
D.桑葚由多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系统
(8)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塘中的塘泥铲出,其原因不包括( )
A.塘泥淤积,鱼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不利于鱼类生存
B.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其呼吸作用导致塘水缺氧
C.铲出的塘泥能够给桑树作为肥料,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D.塘泥被铲出,塘水更清澈,有利于各种生物的光合作用
(9)在桑基鱼塘农业生产中,一般会先在农田中培育桑树苗,然后再移栽到池塘边。为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适当修剪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带土移栽——保护根部结构和吸收能力
C.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降低光合作用
D.盖遮阳网——降低蒸腾作用
(10)下列不能反映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优势的是( )
A.该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对稳定,外来入侵生物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B.塘泥培桑环节,减少了桑树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C.该系统含水、陆两个生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
D.不仅具有蚕桑生产、渔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鱼塘中的塘泥富含的有机质被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提供桑树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C。
【分析】氮肥--枝繁叶茂;磷肥--硕果累累;钾肥--茎秆健壮。
2.【答案】B
【考点】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A说法正确。
B、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火灾,所以是一种有害的处理方式,B说法错误。
C、焚烧秸秆易引发火灾,造成大气污染等弊端,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C说法正确。
D、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理解: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3.【答案】C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农家肥同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对作物有利。A不符合题意。
B、将农作物秸秆返田,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对作物有利,B不符合题意。
C、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对作物不利,C符合题意。
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属于生物防治,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
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4.【答案】B
【考点】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处理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 使用剧毒农药治虫,虽然杀了害虫,但是也增加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
C、推广卫生厕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免于焚烧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农村环境的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平时多注意积累,爱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5.【答案】A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传统农业中,粪便一般直接施放到庄稼地里。生态农业中,粪便要经过沼气池发酵后再施给庄稼,A符合题意。
B.生态农业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B不符合题意。
C.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差,需要人类进行精细管理,C不符合题意。
D.大面积种植速生树柠檬桉,使植物类型变得相对单一,生态系统更容易被破坏,会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优化农业结构一-不仅有 种植业,还有养殖业、食品加工厂等。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衣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保护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一一废弃 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6.【答案】C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能提高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率,但不是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如在该生态农业模式中,利用蝇和蛆作为鸡和药材蝎的食物,同时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不仅为农作物提供肥料,也为蝇和蛆提供食物来源,由此提高鸡的产蛋率、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蛋、肉的丰收,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有机食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一一废弃 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7.【答案】D
【考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生态农业;受精过程;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A、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帮助人类解决不孕不育的问题,A正确。
B、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定人类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中的全部基因,解读它们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因此测定人体的DNA序列,以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的伟大工程是人类基因组计划,B正确。
C、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很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C正确。
D、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不能产生生物新品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解答即可。
8.【答案】D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的循环,所以农家肥因为恶臭大,几乎不可能实现随水施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使用大肠杆菌。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9.【答案】A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环境,A符合题意。
B.秸秆可作造纸、纤维板的原料,符合生态农业模式,B不符合题意。
C.秸秆铡碎掩入田中,有机物缓慢分解,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符合生态农业模式,C不符合题意。
D.秸秆可以用于沼气发酵产生沼气,来烧饭和照明;或者用秸秆饲喂牲畜后再作肥料,符合生态农业模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秸秆可以作饲料,发酵能够生成甲烷,也可用作造纸的原料;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污染环境。
10.【答案】C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为主,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都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如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植物下脚料养鱼等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不是一种。因此,林下养鸡的果林场、稻鸭共生的水稻田、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属于生态农业,而多施化肥的种子田属于农业生态统。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
11.【答案】A
【考点】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解:A、将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可以减少污染,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符合题意。
BCD、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在露天环境排放会严重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水和土壤、空气等都会污染,不符合题意。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12.【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为主。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都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如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植物下脚料养鱼等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不是一种。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13.【答案】A
【考点】关注农村环境;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焚烧秸秆,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联系周边的饲料厂收购秸秆并加工成某些动物饲料;联系一些新能源公司收购秸秆来生产柴油等燃料;建议农民修建沼气池,将这些秸秆用来声场沼气等,都是处理秸秆的好方法.但将秸秆直接扔进附近的河流中,虽然减少燃烧带来的污染,但又污染了水资源,故不合理.
故选:A.
【分析】根据秸秆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应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4.【答案】D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人及动物的粪尿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出沼气、无机盐等,并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
15.【答案】C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A、农作物、畜禽和微生物,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农作物→细菌,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属于分解者,C符合题意;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污染越严重,这是生物富集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6.【答案】B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蔬菜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7.【答案】D
【考点】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解:农村为了加快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使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3类:
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2、环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
3、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8.【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农业
【解析】 【解答】A、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分析】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
19.【答案】D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培养食用菌,使秸秆中的有机物充分利用,培养基渣也可以做肥料,符合生态农业模式,A不符合题意;作为牛羊饲料、用于生产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切料既能使资源循环利用,又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符合生态农业模式,BC不符合题意;就地焚烧,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还容易诱发火灾,不符合生态农业模式,D符合题意。
【分析】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要做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既节省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20.【答案】A
【考点】关注农村环境
【解析】【解答】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主要特点是地下设有沼气池.其原理是在沼气池中的人粪尿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甲烷杆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同时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21.【答案】(1)正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但它的稳定依赖于人的作用。故本题说法正确。
【分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
22.【答案】(1)正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是实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故本题说法正确。
【分析】生态农业要求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农田污染。
23.【答案】(1)正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分析】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据此解答.
24.【答案】(1)正
【考点】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据此解答.
25.【答案】(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农作物→人;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有机物;分解者
【考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1)刚出生的小猪碰到乳头就会吮吸,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2)①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猪→人,农作物→人,可见最短的食物链是:农作物→人。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26.【答案】(1)河流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有限的;越强
(4)光合作用;有机物;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5)对环境无污染(或充分利用资源、或成本低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1)木兰溪是由河水和水中生物组成的,因此属于河流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过度排放污水,会造成河流的鱼类大量死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藻类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鱼提供有机物和氧气;鱼的呼吸作用能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排出的粪便等废物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之后,能再被藻类利用。(5)以鱼净水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5)生物来防常用的方法有以菌治虫、以虫治虫和以鸟治虫等;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27.【答案】(1)(互利)共生;(根瘤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分解者;碳、氮、水等物质
(3)二;粮食
(4)人;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禁止焚烧秸秆、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生产沼气、垃圾发电、秸秆生产酒精等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农业;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根瘤菌固氮后,可为植物提供氮元素,豆科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生存场所和有机物,故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豆科植物具有细胞核,根瘤菌无成形的细胞核。(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氮、水等物质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3)分析题图,可以找到两条食物链:作物→人;作物→牲畜→人。对于作物→牲畜→人这条食物链来说,图中的牲畜处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粮食可以减少能量在食物链上的损失,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人类,从而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人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积累的有害物质会最多,故对人的危害最大。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5)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的例子有:止焚烧秸秆、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生产沼气、垃圾发电、秸秆生产酒精等。
【分析】1.共生关系:不同种生物共同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不能独立生活。2.分析题图,可以找到两条食物链:作物→人;作物→牲畜→人。3.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也就是食物链越后端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28.【答案】(1)分解者
(2)3;捕食和竞争
(3)甲烷;空气污染
(4)单向流动;循环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1)蘑菇属于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2)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即植物→鸡→人、植物→猪→人、植物→人。人与猪的关系是人吃猪,属于捕食关系,人和猪都吃植物,属于竞争关系,因此人与猪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3)动物的粪便、作物的秸秆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及甲烷细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沼气池不仅能够减少焚烧秸秆对能源的浪费,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对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往食物链后端,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越少,因此能量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该综合农业体系中,秸秆、动物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在沼气池中被分解成无机盐,供玉米和大豆重新利用,而能量是由植物流向动物再到人,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优点: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整个生态村的各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29.【答案】(1)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非生物部分)
(2)根;防风(挡风)
(3)分解;无机盐(无机物)
(4)自动调节;桑→蚕→鸡→人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
【解析】【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基塘台田符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一个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鱼、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消费者,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2)绿色植物根深入土壤,有利于水土保持,护坡植物能使坡堤坚固,是因为植物的根(器官)不仅能够固定植物,还能保持水土;将低矮的粮棉栽种在果树之间,因为树林能够防风固沙,起到保护粮棉的作用。(3)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尸体和粪便起到分解作用,促进物质循环。所以,鱼、鸭粪便不仅可作为浮游动植物的养料,还可在产甲烷菌等分解者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化为沼气,另一部分转化为水体和塘泥中的无机盐被水草和基堤上的作物吸收利用。(4)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以基塘台田为基础,养殖更多生物种类(如上图所示),使食物网更加复杂,既提高了自动调节能力,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此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桑→蚕→鸡→人就是之一 ,综上所述,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还促进了物质循环。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绿色植物和自养类微生物(如蓝藻)在生态系统的地位是生产者,作用是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物质能量;动物和寄生类微生物(如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消费者,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流动;腐生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作用是使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0.【答案】(1)A
(2)A
(3)C
(4)A
(5)B
(6)C
(7)A
(8)D
(9)C
(10)A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属于非生物部分。在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桑树和鱼在生态系统中分别生产者和消费者。故答案为:A。
(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植物体的构成,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故答案为:A。
(3)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物质是往返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形成基种桑→塘养鱼→桑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物质循环利用,A不符合题意;
B、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传,遗迹为二氧化碳和水,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分解者利用蚕沙、人畜粪便、树叶等生产沼气,是物质循环关键一环,B不符合题意;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符合题意;
D、该池塘中存着大量的藻类植物,它们属于生产者,是某些鱼类的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答案为:C。
(4)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起点是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用箭头指向消费者,所以某同学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绘制了一条食物链:人→鱼→蚕→桑。该食物链存在的主要箭头的方向不对。故答案为:A。
(5)A、上述描述中包含的食物链是绿藻→小虾→鲮鱼,绿藻→小虾,有两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所以鲮鱼以小虾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鲮鱼和小虾都以绿藻为食,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
C、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质污染,鱼类缺氧,降低产量,C不符合题意;
D、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该池塘若被汞污染,鲮鱼中汞含量最高,营养级最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6)A、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桑树生活在陆地上,一般上表皮的气孔多于上皮表的气孔,B不符合题意;
C、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照下形成叶绿体,含有淀粉物质,遇碘液变成蓝色,C符合题意;
D、表皮临时装片中,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变成蓝色,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A、桑葚内含有较多的糖分,是桑叶光合作用制造有产物,位于液泡的细胞液中,A符合题意;
B、桑葚果实中甜味物质,贮存在桑葚细胞的液泡内,B不符合题意;
C、将桑葚放入密闭瓶子,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C不符合题意;
D、桑葚由多个小果实聚合而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A、塘泥淤积,鱼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需要适时清除塘泥,有利于鱼类生存,A不符合题意;
B、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其呼吸作用导致塘水缺氧,影响鱼类的生存,B不符合题意;
C、铲出的塘泥能够给桑树作为肥料,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塘泥被铲出,塘水更清澈,有利于各种生物的光合作用,并不是塘中的塘泥铲出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通过叶片气孔进行,所以适当修剪枝叶,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盖遮阳网等都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带土移栽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故答案为:C。
(10)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易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对其产生影响,故A符合题意;塘泥培桑环节,减少了桑树栽培中化肥的使用,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并且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该系统含水、陆两个生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故C不符合题意;不仅具有蚕桑生产、渔业生产的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旅游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A;C;A;B;C;A;D;C;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
(1)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4)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八年级下册第3节 关注城市环境*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3节 关注城市环境*综合训练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关注城市环境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优秀达标测试,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现代生物技术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节 发酵技术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节 发酵技术精品一课一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发酵技术 同步练习,3%、0,7%为最高,B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