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0629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0629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0629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8小题共计48分)
1.读北半球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气压最低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甲乙间大气运动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2.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洋流
(2)据图可知,下列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巴西高原 D.墨西哥湾
(3)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冰雪多
3.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题。
(1)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最好高度不低于( )
A.5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2)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
A.19时—22时 B.4时—7时 C.7时—10时 D.13时—16时
4.2018年2月26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雾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2)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
A.交通污染加重 B.空气对流很强 C.空气流动微弱 D.大风降温
5.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成功落地。据此回答1-2题。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6.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3题。
(1)该绿洲所在地区和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
A.新疆南部、3月21~22日 B.甘肃中部、7月2~3日
C.内蒙古东部、6月22~23日 D.宁夏北部、1月3~4日
(2)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B.虚线表示沙漠,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3)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稳定,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
A.白天由沙漠向绿洲辐合 B.白天由绿洲向沙漠辐散
C.夜晚绿洲气压较高 D.夜间沙漠气压较低
7.下图为某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显示该地区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 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
C.①地气温高于②地 D.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2)有关图中地面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草地,乙是湖泊 B.甲是城市,乙是郊区
C.甲是湖泊,乙是草地 D.甲是郊区,乙是城市
8.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地球生命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位于( )
A.Ⅰ层底部 B.Ⅰ层顶部 C.Ⅱ层 D.Ⅲ层
(3)下列关于Ⅰ层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B.该层中的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C.该层中的臭氧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3分,共4小题共计52分)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区风力、风向多变,一旦发生火灾,山火较难扑灭。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左图示意某山区森林大火位置,右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
(3)有人说,山火对森林的危害很大;有人说,山火对森林也有益处。请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与6时相比,说明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屋顶绿化是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分析主人公朱开山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的作用。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图a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b、c分别为太行山东麓楚风季节及日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断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2)总结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之间的强弱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B
解析:(1)①③④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②位于等压面上方,气压低。
(2)近地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水平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且近地面与高空构成环流,B项正确。
2.答案:(1)C; (2)A; (3)B
解析:(1)7~8月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陆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对流层顶的位温较高个以为例,0°~12E°和120°W~75°W以陆地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高,120°E~120°W和75°W~0°以海洋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低。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大致位于而恒河平原大致位于20°N~30°N,两个地形单元均位于60°E~120°E;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高于恒河平原,说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排除B;该图表示北半球的三个纬度范围的对流层顶的位温变化,而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排除C;墨西哥湾大致位于 20°N~30°N,80°W~110°W,结合图示可知其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较低,高度较低,排除D。故选A。
(3)由经纬度分布可知,①地位于青藏高原,②地位于恒河平原;由于地表增温速度比大气增温速度快,夏季时,靑藏髙原地表的温度髙于同海拔大气的温度,高原地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较为明显, 上升气流较强,从而使该地区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平均位温较高,故选B。
3.答案:(1)D; (2)D
解析:(1)由近地面向上气温逐渐升高,表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图中显示该地逆温层最高在300m左右,且逆温主要出现在19时至次日10时之间,因此排污烟囱最好高于300m。
(2)13时-16时地面大气对流较强,逆温层逐渐消失,利于污染物净化。
4.答案:(1)D; (2)C
解析:(1)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D。
(2)交通污染严重不是气象条件;空气对流强均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空气对流微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故选:C。
5.答案:(1)B; (2)D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层的相关知识。对流层大气厚度约为10至20千米,是大气层最底部的部分。离地表20至50千米是平流层,往上至85千米是中间层。中间层以上是热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散逸层在热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大气层的相关知识。鲍姆加特纳由平流层跳下,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到达地面。平流层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对流层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1)B; (2)C; (3)B
解析:(1)图示日期该地区气温变化范围为14-34℃,应该是夏季,AD错误;某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地方时14:00左右。图中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则该地位于120°E以西,经度差30°,因此该地位于90°E附近,B正确,C错误;故选B。
(2)晴天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AD错误;晴天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沙漠大气逆辐射弱,B错误;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C正确;故选C。
(3)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1)A; (2)D
解析:
8.答案:(1)B;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故符合条件的为②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Ⅰ层为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Ⅰ层大气为对流层。D项,对流层气流不稳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D项正确;A项,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A项错误;B项,对流层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和固体杂质等组成。故B项错误;C项,臭氧位于平流层。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答案:(1)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
(2)山火火源处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
(3)危害:山火导致物种减少,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山区自然环境变化,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益处:增加土壤有机肥,加速优势树种的生长;杀灭害虫,降低森林虫害风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森林更新,更新生态系统。
解析:(1)从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山高坡陡,在山地的背风坡,由于空气下沉,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形成干热风,助长森林火灾的发生;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地势高,山上取水较困难。
(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读图可知,森林火灾导致着火处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四周的温度低,因此近地面四周的气流向火场流动;点燃的倒火受气流的吸引,导致倒火向火场燃烧,山火和倒火相遇时导致氧气和可燃物燃烧殆尽,从而使山火熄灭。
(3)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有害的方面从物种减少、森林破坏、自然环境改变等方面分析;有益方面从增加土壤肥力、杀灭害虫、更新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
10.答案:(1)风力变大;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近地面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2)绿洲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气温较低,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变化:风力变大。原因:由于15时跟6时相比,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增大,气压差就变大,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就加快。
(2)绿洲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有利影响:白天导致绿洲气温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光照较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小,可以节约农业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作用,减少植物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1.答案:(1)烟雾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尘埃,(能大量吸收红外光长波的地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可预防霜冻。
(2)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地面升温慢(或植被反射和遮挡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使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得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植物蒸腾作用释放水汽,使空气湿度(水汽)增大(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热量,使气温降低。
解析:
12.答案:(1)坡向:东侧焚风较强,西侧焚风较弱。原因:太行山西侧为高原,冬季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气流越过太行山,在太行山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温度升高,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
(2)特点: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上午;在9:00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至午后消失。原因: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3)早春焚风可以使气温升高,热量增加;积雪融化,土壤解冻,有利于冬小麦返青;有利于春播提前。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解读与我国季风气候。焚风产生的原因是气流越过高山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气流越干燥,下沉的高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焚风。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太行山东麓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太行山西侧为黄土高原,东侧为华北平原,东侧海拔高差大,冬季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在越过太行山时在太行山东侧下沉增温,且增温幅度大,使得东侧焚风较强,西侧较弱。
(2)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解读与山谷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上午,在9时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到午后14:00左右消失。白天山地东坡会形成谷风,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
(3)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有积雪,早春焚风可以使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有利于冬小麦的返青和春播的提前。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