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自学,新课导入,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
制氧气装置、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氯酸钾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自学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实验2-5)
1、原理: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了解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
3、集气中有什么现象,插入的木要条有何变化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 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三、还有哪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呢?(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1、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讨论]1、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异同点。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讨论]2、两种制氧都要用到崔化剂二氧化锰有何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三、测标(见导学案)
四、课后.作业:P41页1题、2题。
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观察
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完成教材中表格
观察
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完成教材中表格
实验原理:(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推理)
[讨论结果]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教
学
反
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