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1节 水中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养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2. 教学难点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生性活泼,教师要以情激趣,把握教学重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习,对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提高实验技能,完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水中的动物》多媒体课件,活鲫鱼若干条,透明鱼缸或水槽2个,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各种形状纸板、橡皮筋、曲别针、纱布、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组织与引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引言 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最美丽的行星──地球。地理学告诉我们它有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文学对我们描述:空气是呼吸的水,江河是流转的水,云是飘飞的水,植物是站立的水,人和动物是行动的水。大自然孕育了水,水孕育了生命。今天,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去欣赏多姿、善变、妖娆的各种水中精灵,它们无拘无束的伸展腰肢,自在的嬉戏,自由的张扬着那份天然的华丽。这些精灵就是绚烂多姿的水中动物。
课题“水中的动物”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哪些水生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可见,水中动物资源非常的丰富,你能对表格当中的动物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判断一下,它们哪些属于水生动物,哪些不是? |
学生介绍熟悉的水中生物:青蛙、田螺等。
学生对照表格,进行判断。 |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自然引入课题。
|
活动一:认识多姿多彩的水中世界
| 水中的动物多彩纷呈,他们有的选择在池塘小溪内安家,有的选择在江海湖泊里徜徉。让我们一起进入到活动一:认识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录像。 板块一:观看多媒体,了解水中生物种类 1. 教师播放视频片段:水中的动物; 2. 问题:看完录像了,从刚才的录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浩瀚的水域中生活着千奇百怪的动物,他们主要有哪些种类呢?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回答。
板块二:收集资料,汇报介绍 问题展开 多媒体图片展示:课本图10-1中的动物。这些生物有的我们非常熟悉,有的我们从未见过,你能从下面的生物中选取一种比较感兴趣的动物,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们介绍吗?
|
学生观看录像,结合已有知识对水中生物进行分类。 有鱼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学生收集资料并整合进行汇报。 |
以生动的录像展示海洋生物,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
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收集资料整理并汇报,师生互动,知识生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活动二: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鱼,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呢?下面我们以鲫鱼为例来探究一下它有哪些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 观察:(每张桌上放一个透明鱼缸,一条鲫鱼在鱼缸中游动。)首先我们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的透明鱼缸内的鲫鱼,尝试通过观察分析:一、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二、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在进行外部形态观察时,有这样几点观察小提示: 1. 认识鲫鱼的各部分名称。 2. 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 3. 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4. 看一看鱼的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想鲫鱼的体表有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鲫鱼的外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得知鲫鱼的体色有何特征?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看一看鱼的体表,再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想一想,这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作出假设:现在,请同学进一步观察,分析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并尝试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只是种种假设,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制定实验方案
讨论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个探究小组的实验计划。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进行总结评价。
讨论 方案一: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问题1:为什么用两条鱼实验?
问题2:如何处理鱼鳍?剪掉吗?
问题3:为什么要分别固定鱼鳍?
问题4:将鱼处理后,立刻进行观察吗?为什么? 录像提示实验过程。 方案二:鳃与鱼的呼吸有关 1.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近鱼口处。 2. 观察鳃盖后缘。 问题1:为什么用红墨水? 问题2:若是用鳃呼吸鳃盖后方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问题3:有没有其他方案了?
方案三:侧线与感知水流有关 1. 如何处理侧线?
2. 如何得知侧线能够感知水流?
3. 如何制造水流?补充先顺时针再逆时针。
4. 如何知道与平时状态的差别? 录像提示实验过程。 注意:实验过后,用干棉花将凡士林擦去,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活。
学生实验 方案制定好了,现在请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根据你们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注意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材料,请大家选择需要的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将各小组的结论综合起来,结合信息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有哪些基本特征。
这是探究的鲫鱼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在地球的各个水域都有鱼类的分布,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认识各部分名称:鲫鱼有鳃盖,背鳍,腹鳍,胸鳍,尾鳍以及侧线。
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 体表有鳞片覆盖,粘滑,可减少游泳阻力。
学生阅读,回答: 假设1: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假设2: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 假设3: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探究小组活动,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对照实验 学生:珍爱小动物的角度,不能去伤害小鱼。通过纸板和纱布,固定鱼鳍。
学生:不同的鱼鳍功能不同,要分别探究。
学生:要静置1-2分钟 否则鱼的运动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便于观察。
红色 方案二:用棉花堵在鳃盖下,观察鱼的生存情况。 方案三:用凡士林涂抹鳃丝使之与水隔离。
学生:用凡士林将侧线鳞片上的小孔全部封闭。凡士林有隔水作用。 学生:使水流变化,看鱼的运动状况。
学生:用玻璃棒搅动清水。
学生:设置对照组──自然状态。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 1. 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2. 鲫鱼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3. 体形梭形,适应在水中游泳。 4. 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5. 用鳃呼吸。 6. 鲫鱼的测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
从观察出发,锻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能力,阅读、分析资料,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探究任务。
小组合作过程中,制定实验计划,培养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并且锻炼了学生汇报,交流的能力。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合作意识。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总结 |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水中生活的动物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但无论怎样,他们在形态上或生理上都能够适应水中的生活。任何一种生物都要适应周围的环境而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
| 学生:1. 水中生物的种类。 2.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3. 尝试完成了“探究鱼水中特征”的实验活动。 | 课堂总结,回顾所学知识。 |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10章 水中的生物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10章 水中的生物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共5页。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授,小结,作业,社会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