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通假字,归纳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主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学做“大丈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恢宏并长于论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1.文章开头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而是先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时,一般人都会“舍鱼而取熊掌”, 因为熊掌更为珍贵。孟子接着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将二者加以类比,并用“鱼”和“熊掌”设喻。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平易浅近,说理深刻。
    2.为什么要 “舍生取义” ,作者是怎样说理的?运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层层推进,使文章论证严密,有说服力。①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无“义”的事。②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3.课文第2自然段,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①举例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②对比论证。举“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例子,“乡”与“今”不同的做法形成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本段主要进行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又用排比铺排论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突出说明了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舍生取义”的论点。使论证更有力,感情更充沛,读来痛快淋漓。
    1.分析本文特色:(1)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文章开篇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面阐述,要舍生取义;然后用假设推理,阐述“义”重于“生”,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层层相扣,前后连贯,严密无间。论证时,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举例论证,还有对比论证,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语言上多用排比句式,极具雄辩气势。
    (2)类比说理,浅显易懂。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时,一般人都会“舍鱼而取熊掌”, 因为熊掌更为珍贵。孟子接着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这样,话题自然从讨论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2.你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就有积极作用,对后世文官武将,乃至老百姓的精神修养都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____。文中还把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D.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答案:(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2)C
    1.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结合本节课内容,说说你的看法。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相当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正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当面对这两者难全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社会正义。
    2.再次齐读这些气势恢宏的名句,感受精辟的论述和整齐而富于变化的句式美:(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结语】孟子认为人天性是善良的,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

    相关课件

    2021学年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民贵君轻,作品介绍,同时得到,苟且偷生,同“避”躲避,什么手段不用呢,通过这种手段,这种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译解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译解课文,探究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