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务星球版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设计
展开【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例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并提升学生深究地理知识成因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差异。
运用实例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
区域比较法的迁移与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分组与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PPT、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B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2、下列语句中,描写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A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D )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 人种和宗教
4、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D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5、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 C )
A.水乡泽国-华北平原 B.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山清水碧—黄土高原
6、张明说他们家每天早餐吃馒头、稀饭等,中餐和晚餐以面食为主,他们可能住在 ( D )
A. 台湾省 B. 广东省 C. 湖北省 D. 黑龙江省
7、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C )
= 1 \* GB3 ①赛龙舟 = 2 \* GB3 ②竹楼 = 3 \* GB3 ③四合院 = 4 \* GB3 ④冰灯 = 5 \* GB3 ⑤江南水乡 = 6 \* GB3 ⑥窑洞 = 7 \* GB3 ⑦泼水节
A. = 2 \* GB3 ② = 5 \* GB3 ⑤ = 6 \* GB3 ⑥ B. = 4 \* GB3 ④ = 6 \* GB3 ⑥ = 7 \* GB3 ⑦ C.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6 \* GB3 ⑥ D.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7 \* GB3 ⑦
【板书设计】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差异
影响
2、人文地理差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多媒体展示南、北方地区的典型景观图,询问学生:这些诗词与景观图哪些是描述南方地区的?哪些描述北方地区的?
导入新课,通过以前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学习,我们知道区域内部具有许多的共同性而区域间差异明显,今天我们就用比较法来具体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差异。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预设回答:
左一图是北方地区;右图是南方地区;
左下图描述南方地区;右下图描述的北方地区。
通过对景观图片的分析,引起新课的学习。
一、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的差异
启发思考:
展示表格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地理差异。
活动:四分钟填写表7-5-1
多媒体展示,位置与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位置和地形上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差异?
师:说明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期,南方地区河流没有结冰期。
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差异?
多媒体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差异?
多媒体展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差异?
师:说明北方河流径流量小,南方河流径流量大。
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差异?
多媒体展示:北京与广州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分析其气候类型和特征。
问题思考: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引导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特征,然后根据气候特征推断气候类型。
多媒体展示:
南北方的植被景观图,北京的香山红叶以及江西庐山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南北方地区景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启发:同样秋季,为什么景观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阅读课本,整体感知、讨论、思考、归纳:
学生预设回答:
认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学生观察: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南方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于0℃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寒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400-800mm,南方地区>800mm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南方地区湿润区
学生预设回答: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观察图,思考。
学生预设回答:
南方地区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是一月份气温比较高,在0℃以上,故为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在0℃以下,而降水较少,故要落叶才能保持水分和热量。
让学生对学习区域自然环境差异有一个整体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归纳总结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认真完成其对比表格。
比较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地形
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文
水量较大,无结冰期
水量较小,结冰期长
土壤
水稻土、红壤、紫色土
黑土地、黄土地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
1月平均气温
高于0
低于0℃
温度带
亚热带、热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年降水量
大于800mm
400—800mm
干湿区
湿润地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对回答较好的小组代表给予鼓励,不对的要予以矫正点拨与补充讲述。
图片补充便于教师反馈矫正与点拨,也便于学生的读图观察、地理信息的提取、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读图、用图
承转
过渡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土壤差异以及农作物图片,很自然转到南北方人文的差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人文地理也有很大差异,我们接着学习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分组合作话人文地理的差异
回顾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P67页图文资料,认真思考,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
区域
耕地
类型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耕作
制度
北方地区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南方地区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一年两熟至三熟
多媒体提供学习素材,结合教材分组探究。
在学生分组探究中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矫正、补充讲述。
比较南、北方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
合作学习(二):比较南、北方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
比较项目
区域
主食
传统民居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结合展示内容,并回顾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P67页图文资料,认真思考,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区域
主食
传统民居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地区
面食
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注重防寒保温
陆运,多用汽车、马车
南方地区
米饭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注重通风散热
水运,多用船
(三):比较南、北方文化艺术方面的差异。回顾所学知识,结合课本P68页图文资料,认真思考,填写下表:
多媒体展示: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通过合作学习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地理,并且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知识整合。
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学会用比较法来学习地理,并学会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习会比较。
点拨与图片补充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拓展延伸可让学生明确人文差异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建构
梳理
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于学生的知识梳理与巩固记忆,也可让学生明确知识间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
结束
知识
迁移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清楚得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并提升学生深究地理知识成因的学习兴趣。
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共4页。
2020-2021学年第七章 南方地区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章 南方地区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及反思,共5页。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课 题 , 课 型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当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