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授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课题释义,描写风物,思考题,议论的作用,内容及写作特点,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 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第一部分:总起
(1-2自然段)
①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和向往:“饱尝”秋味。 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第二部分:分写
(3-12自然段)
①清晨静观 ②槐树落蕊 ③秋蝉残声 ④秋雨话凉 ⑤果树奇景 议论: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触。
第三部分:总括
(13-14自然段)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课文中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突出故都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眷念。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形成了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上述声音是细小的,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1.课外阅读欧阳修《秋声赋》。2.以“铜陵的秋”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获奖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郁达夫,秋日静美,情致深邃,品秋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优秀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杜甫《登高》,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写作背景,什么地方的秋,识记字音,整体把握,故都的秋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示范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代表作品,写作背景,理解课题,巧拟标题,对比衬托,故都的秋,重点赏析,晨院品秋图,寒蝉鸣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