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展开1、结合书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课文的意思,并且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
3、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兴趣
我们济宁自古被誉为“孔孟之乡”,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两位大圣人。一位是被后人尊为“至圣”的孔子,另一位是被后人尊为“亚圣”的孟子。对于孟子,你知道哪些有关他的故事?(学生答:《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找学生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说感悟。)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孟子孟子(约前 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关于《孟子》《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诵读课文重积累
1检查预习.找同学范读课文,提醒注意读准字音和句读,并找学生点评。
(1)读准字音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为宫室之美(wèi ,介词,为了)为(wéi,动词,做,干)之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④羹(gēng 汤)
⑤蹴(cù 用脚踢)
⑥不屑( xiè认为值得)
(2)读准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⑦是/亦不可以已乎
2.疏通文意,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
四、整体感知初解意
①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②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论点是什么?明确: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鉴赏孟散说理术
(一)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明确: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类比推理和比喻论证,自然,明晓。
2.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结合思考探究一)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二)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小组合作讨论,并请一位同学主持该环节。)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杀人放火等。
3.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么?
明确:指羞恶之心。
4.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5.“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6.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明确:“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7.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8.“失其本心”和“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呢?明确:“本心”就是舍生取义,“失其本心”就是贪生舍义。
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六、赏析孟散语特色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文章,我们感觉本文的的语言并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生动形象,明晓易懂,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本文运用了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反问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对偶。“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句式整齐,表意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
排比。通篇皆是,排比句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辨力量。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反问。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七、拓展延伸
联实际孟子倡导“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几千年来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假如国家有危难,或者你将来做了大官,面对各种诱惑,你会怎么做呢?(记者采访)
八、总结归纳寄厚望
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挺身而出,舍生取义;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失去本心,见利忘义。最后,再次把孟子的那几句话送给大家以共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愿大家都能做一个顶天立地、坚守正义的大丈夫!
九、评测练习验成效
1、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2、本文观点为后人所赞同,请说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说出两种论证方法并举例。比喻论证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对比论证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为之。
4、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
5、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你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和本文强调的“义”是否已经过时,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过时。“义”指的是正义,道义,我们所追求的“利”是不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获得的“利”,即“取之有道”下的“利”,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并不过时。
6、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7、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比喻 道理
对比 举例
舍生――――取义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学自研,重点字词掌握,课堂练习,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理解词语,赏读课文,鉴赏评价,安排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