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展开一、课题、教材版本
(一)课 题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二)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二、年级、课时
(一)年 级: 高 二
(二)课 时: 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比较鉴赏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方式。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其实,美术家面对的是和我们一样的环境和生活,但他们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应该说,每个人都具有艺术家的潜质,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已。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还是可以理解美术这种人类思想情感交流的媒介。
(二)本课定位
1、教材第三单元主要是研究美术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本课是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自我的关系,通过相关作品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表达美术家个人性格、气质、内心思想情感的各种方式,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同时鼓励学生能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学科核心素养”提上历史舞台,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本课立足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相关能力。
高中生经过义务阶段的学习已经对“美”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义务阶段强调的更多的是感受,而高中阶段则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美术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对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美术学科本身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画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会从背景、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作。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自主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把作品情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丰富内心生活体验的人的个性表达。
四、学情分析
(一)高二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高中生有意识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二)学生喜欢学习参与度较高、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和教师有较多的双边交流活动,且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大胆向教师质疑,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的教学。
五、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正确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美术作品中所承载着的文化和情感差异性。
难点: 通过美术作品的对比赏析,找到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六、教学环境选择及学生课前准备
(一)教学环境选择:多媒体教室(具有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作品展示板)
(二)学生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收集、整理感兴趣的一位艺术家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
2、以《星空》为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不限,但要投入个人情感体验。
3、预习本课,初步熟悉学习内容。
七、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比较欣赏教学策略”及“‘三导三得’导学教学模式”
比较欣赏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及现象进行以下比较,从而力求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
横向比较:如文化背景、造型观念、风格流派等因素的比较;
纵向比较:如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比较;
求同比较:如相同题材的比较;
反差比较:如相同表现的反差、相同内容的反差、相同时代的反差、相同立意的反差。
“三导三得”导学教学模式
通过在课堂感知体验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创设信息交流场所和特定思维环境,诱导兴趣、牵引路径,让学生互动、磨合,建构生成新知,认知并感悟信息,实现“受得”;通过在分析解惑环节中教师的“指导”——针对学习中“无法”而导,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感受领悟的审美能力,实现“练得”;通过在反思评价环节中教师的“督导”——督促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引领“外在功夫”与“内在功夫”的综合与联系,实现学生更深层次的“悟得”,促进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七..评价、反思、拓展
(一)评价
1、评价内容:
能否发现作品中构图、色彩、造型、明暗、肌理等传达的美感,能否发现不同美术家艺术语言的差异性;能否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以及感悟他们作品中流露的不同个人情感。
2、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在评价中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
(二)反思与拓展
1、拓展
课后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或疑问及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在学校网站BBS上发表,请更多的朋友来参与讨论,也为师生课后交流奠定平台。
2、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度较大。这主要是因为美术作品中所承载着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家情感差异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不同人群对此亦有不同看法,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却是一些正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此刻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如何使他们能以科学而正确的态度去认识这一艺术现象应该说是一大难题,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主观情感体验,又要能给他们以正确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确立多元的、科学的、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流程图
附:部分学生作品《星空》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部分幻灯片设计
审
美
情
绪
的
调
动
存
疑引思
抛砖引
玉
1.设置悬念,展示课件,请学生根据提示语猜出艺术家的名字。
(提供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表现语言等相关资料,请学生追随视线,猜出谜底。)
2.小结:谜底的唯一性说明了美术家表现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导出课题。
1.分析提示语,挖掘信息,找出谜底。
2.为后面的活动打下重要的思维方式的基础。
设计意图:采用悬念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在一种特别创设的情境里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3分钟)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的
挖
掘
信
息
收
集
视
线
推
介
个性艺术家的视线展示
及剖析
1、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一位感兴趣的艺术家资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2、组织开展艺术家推介会。四个学习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艺术家推介。
3、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美术家独特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的因素。(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生活阅历、情感态度、艺术个性、创作习惯等)
1、课前收集、整理资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2、推选推介人和记录员,完成小组推介展示。(记录员负责提炼画家相关信息:国籍、生活境况、代表作品、
作品材质、表现风格、表现意境)
3、认知作品思想、形式、内涵与艺术特征,初步理解艺术家表现世界的方式具有独特性这一现象,并通过横向比较,能总结这一现象的产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1、用四个艺术家的“视线”分析作为本环节教学发展的主线,与学生共同探究,剖析视线,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现象。
2、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成就标准之一“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美术信息”,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锻炼信息收集能力,且收集美术信息是一个蛮愉悦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持久兴趣。
3、高二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主动地对学习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积极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并独立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建立在此基础上,学生艺术理解力会加强,在教学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20分钟)
观
念
形
态
的
引
领
品味经典
直面视线
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
探究活动一:
1、知识铺垫:教师提供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信息,为学生营造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2、引导学生从主题、画种、构图、色调、表达意境等方面比较《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与《高士图》两幅作品。
小组讨论探究: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将小组比较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向全班发表。
探究活动二:
1、提出问题:
不一样的艺术家、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气候条件,表现同一个物象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展示课件,请学生感受《月华图》《星空》两幅作品的色调、造型、笔法等表现语言,尝试从形式入手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选择与之协调的背景音乐,并谈谈理由。
3.小结:由于文化情境和个人情感经验的差异性,美术家对同样的主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审美表现。
鉴赏作品,品味音乐,积极地比较研究,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达情感。
美
术
表
现
力
的
膨
胀
追寻
同学的视线
1、提问思考问题:你心中的夜空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吗?
2、请学生展示课前创作的美术作品《星空》,并进行创作感想交流。
1、展示课前创作的美术作品《星空》,并进行创作感想交流。
2、欣赏同学美术作品。
部分学生作品附后
设计意图:1、注重美术与其他文化的沟通、交流和借鉴。构成美术文化的要素可以有这些方面:涉及到历史学、宗教学、文学、美学、社会学、音乐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教师应树立一种在文化情境中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的思维方式。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从同学的作品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互相学习。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15分钟)
拓
展
学
习
|
2
分
钟
效仿大师
主观表达
布置课后拓展学习任务:
1、提出创作要求:选择春夏秋冬四季中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一个季节为表现对象,尝试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视角去创作,艺术语言不限。配上作品名称和说明文字。
2、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完成作品的创作,并积极参与校园展览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是丰富的情感个体,在对大师作品有了比较深的感悟理解之后,他们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们一次亲身艺术实践的机会,会很大程度丰富他们对本课题意义和内涵的理解,认识上得到再次修正和升华。
(本环节预设时间为2分钟)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推介会上小组记录员记录的关键信息展示表格
———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1、视线比较——独特、差异(现象)
2、视线剖析——美术家生活环境、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根源)
吴欣冉作品
蔡依莲作品
李雨晴作品
汤嘉萱作品
刘佳月作品
彭乙作品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现象初探,深入理解探究,知识拓展与应用,课堂模拟拍卖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共3页。